界: Input Validation and Representation

输入验证与表示问题是由元字符、交替编码和数字表示引起的。安全问题源于信任输入。这些问题包括:“Buffer Overflows”、“Cross-Site Scripting”攻击、“SQL Injection”等其他问题。

175 个项目已找到
弱点
Abstract
接受用户提供的数据作为 apex:iframe 源 URL 可能会导致恶意内容载入 Visualforce 页面中。
Explanation
Frame Spoofing 漏洞会在以下情况下发生:

1. 数据通过一个不可信赖的数据源进入 Web 应用程序。

2. 在未验证的情况下,数据用作 iframe URL。

这样,攻击者就可以控制内联框架中呈现的内容。通过将框架 URL 修改为指向恶意站点,可能会执行钓鱼攻击以试图窃取用户信息,包括凭证或其他敏感数据。考虑到基本域 Salesforce.com 是可信赖的,受害者将信任该页面并提供所有请求的信息。

示例 1:在以下代码示例中,iframesrc URL 参数直接用作 apex:iframe 目标 URL。

<apex:page>
<apex:iframe src="{!$CurrentPage.parameters.iframesrc}"></apex:iframe>
</apex:page>


这样,如果攻击者向受害者提供的 iframesrc 参数被设置为指向恶意网站,那么该框架将使用恶意网站的内容进行呈现。

<iframe src="http://evildomain.com/">
References
[1] Ryan C. Barnett Content Spoofing - TechTarget
[2] Salesforce Developers Technical Library Secure Coding Guidelines
desc.dataflow.apex.frame_spoofing
Abstract
通过一个不可信数据源创建了一个 Google Remote Procedure Call (gRPC) Metadata 对象,这可能会允许攻击者控制关键协议字段。
Explanation
Metadata 类通常用于存放 Google Remote Procedure Call (gRPC) 使用的基本协议的标头数据。当基本协议为 HTTP 时,控制 Metadata 对象中的数据会使系统容易受到 HTTP Header Manipulation 的攻击。也可能会导致其他攻击向量,且这些攻击向量主要基于基本协议。

示例 1:以下代码显示了用作 gRPC Metadata 对象的输入的用户可控数据。


...
String badData = getUserInput();
Metadata headers = new Metadata();
headers.put(Metadata.Key.of("sample", Metadata.ASCII_STRING_MARSHALLER), badData);
...
desc.dataflow.java.grpc_metadata_manipulation
Abstract
该程序允许攻击者控制在其上运行客户端应用程序的 Hadoop 群集的核心组件。
Explanation
Hadoop cluster control 错误在以下情况下发生:

- 数据从一个不可信赖的数据源进入程序。

- 数据被 NameNodeDataNodeJobTraker 等 Hadoop 群集核心组件用来更改群集的状态。

Hadoop 群集是一种有害环境。当用来防止对群集节点未经授权访问的安全配置设置不当时,攻击可能会乘机控制基础设施。这导致了由 Hadoop 群集提供的任何数据遭到篡改的可能性。

例 1:下列代码是典型客户端应用程序中提交的 Job,其输入来自 Hadoop 群集中主计算机的命令行:


public static void run(String args[]) throws IOException {

String path = "/path/to/a/file";
DFSclient client = new DFSClient(arg[1], new Configuration());
ClientProtocol nNode = client.getNameNode();

/* This sets the ownership of a file pointed by the path to a user identified
* by command line arguments.
*/
nNode.setOwner(path, args[2], args[3]);
...
}
desc.dataflow.java.hadoop_cluster_manipulation
Abstract
向 Hadoop 群集中提交的 Job 在有害环境中可能被篡改。
Explanation
Hadoop job manipulation 错误在以下情况中出现:

- 数据从一个不可信赖的数据源进入程序。

- 数据用来指定控制客户端作业的 JobConf 值。

Hadoop 群集是一种有害环境。当用来防止对群集设备中 HDFS 未经授权访问的安全配置设置不当时,攻击可能会乘机进行控制。从而造成 Hadoop 群集提供的任何数据被篡改的可能性。

例 1:下列代码是典型客户端应用程序中提交的 Job,其输入来自 Hadoop 群集中主计算机的命令行:


public void run(String args[]) throws IOException {

String inputDir = args[0];
String outputDir = args[1];

// Untrusted command line argument
int numOfReducers = Integer.parseInt(args[3]);
Class mapper = getClassByName(args[4]);
Class reducer = getClassByName(args[5]);

Configuration defaults = new Configuration();
JobConf job = new JobConf(defaults, OptimizedDataJoinJob.class);
job.setNumMapTasks(1);
// An attacker may set random values that exceed the range of acceptable number of reducers
job.setNumReduceTasks(numOfReducers);

return job;
}
例 2:以下代码显示了攻击者通过命令行参数控制运行作业中止的情形: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Exception {

JobID id = JobID.forName(args[0]);
JobConf conf = new JobConf(WordCount.class);
// configure this JobConf instance
...
JobClient.runJob(conf);
RunningJob job = JobClient.getJob(id);
job.killJob();

}
desc.dataflow.java.hadoop_job_manipulation
Abstract
Handlebars 模板中禁用了转义,这可能会导致多个新漏洞。
Explanation
Handlebars 模板中执行的默认转义有助于保护应用程序免受攻击。这可以防止不同类型漏洞发起的多个攻击矢量。最突出的是防御某些类型的 Cross-Site Scripting 攻击。在此应用程序中,明确禁用此保护机制。

示例 1:以下示例中显示的 Handlebars 模板禁用了转义。

let template = Handlebars.compile('{{foo}}', { noEscape: true })
References
[1] Standards Mapping - CIS Azure Kubernetes Service Benchmark 3.5
[2] Standards Mapping - CIS Amazon Elastic Kubernetes Service Benchmark 5
[3] Standards Mapping - CIS Amazon Web Services Foundations Benchmark 1
[4] Standards Mapping - CIS Google Kubernetes Engine Benchmark confidentiality
[5] Standards Mapping - CIS Kubernetes Benchmark complete
[6] Standards Mapping - Common Weakness Enumeration CWE ID 554
[7] Standards Mapping - Common Weakness Enumeration Top 25 2019 [3] CWE ID 020
[8] Standards Mapping - Common Weakness Enumeration Top 25 2020 [3] CWE ID 020
[9] Standards Mapping - Common Weakness Enumeration Top 25 2021 [4] CWE ID 020
[10] Standards Mapping - Common Weakness Enumeration Top 25 2022 [4] CWE ID 020
[11] Standards Mapping - Common Weakness Enumeration Top 25 2023 [6] CWE ID 020
[12] Standards Mapping - DISA Control Correlation Identifier Version 2 CCI-002754
[13] Standards Mapping - FIPS200 CM
[14] Standards Mapping - General Data Protection Regulation (GDPR) Indirect Access to Sensitive Data
[15] Standards Mapping - NIST Special Publication 800-53 Revision 4 SI-10 Information Input Validation (P1)
[16] Standards Mapping - NIST Special Publication 800-53 Revision 5 SI-10 Information Input Validation
[17] Standards Mapping - OWASP Top 10 2004 A10 Insecure 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18] Standards Mapping - OWASP Top 10 2010 A6 Security Misconfiguration
[19] Standards Mapping - OWASP Top 10 2013 A5 Security Misconfiguration
[20] Standards Mapping - OWASP Top 10 2017 A6 Security Misconfiguration
[21] Standards Mapping - OWASP Top 10 2021 A05 Security Misconfiguration
[22] Standards Mapping - OWASP Application Security Verification Standard 4.0 5.1.3 Input Validation Requirements (L1 L2 L3), 5.1.4 Input Validation Requirements (L1 L2 L3), 14.1.3 Build (L2 L3)
[23] Standards Mapping - OWASP Mobile 2014 M1 Weak Server Side Controls
[24] Standards Mapping - OWASP Mobile 2024 M8 Security Misconfiguration
[25] Standards Mapping - Payment Card Industry Data Security Standard Version 1.1 Requirement 6.5.10
[26] Standards Mapping - Payment Card Industry Data Security Standard Version 1.2 Requirement 6.3.1.1
[27] Standards Mapping - Payment Card Industry Data Security Standard Version 2.0 Requirement 6.5.1
[28] Standards Mapping - Payment Card Industry Data Security Standard Version 3.0 Requirement 6.5.1
[29] Standards Mapping - Payment Card Industry Data Security Standard Version 3.2 Requirement 6.5.1
[30] Standards Mapping - Payment Card Industry Data Security Standard Version 3.2.1 Requirement 6.5.1
[31] Standards Mapping - Payment Card Industry Data Security Standard Version 3.1 Requirement 6.5.1
[32] Standards Mapping - Payment Card Industry Data Security Standard Version 4.0 Requirement 6.2.4
[33] Standards Mapping - Payment Card Industry Software Security Framework 1.0 Control Objective 4.2 - Critical Asset Protection
[34] Standards Mapping - Payment Card Industry Software Security Framework 1.1 Control Objective 4.2 - Critical Asset Protection, Control Objective B.3.1 - Terminal Software Attack Mitigation, Control Objective B.3.1.1 - Terminal Software Attack Mitigation
[35] Standards Mapping - Payment Card Industry Software Security Framework 1.2 Control Objective 4.2 - Critical Asset Protection, Control Objective B.3.1 - Terminal Software Attack Mitigation, Control Objective B.3.1.1 - Terminal Software Attack Mitigation, Control Objective C.3.2 - Web Software Attack Mitigation
[36] Standards Mapping - Security Technical Implementation Guide Version 3.1 APP3510 CAT I
[37] Standards Mapping - Security Technical Implementation Guide Version 3.4 APP3510 CAT I
[38] Standards Mapping - Security Technical Implementation Guide Version 3.5 APP3510 CAT I
[39] Standards Mapping - Security Technical Implementation Guide Version 3.6 APP3510 CAT I
[40] Standards Mapping - Security Technical Implementation Guide Version 3.7 APP3510 CAT I
[41] Standards Mapping - Security Technical Implementation Guide Version 3.9 APP3510 CAT I
[42] Standards Mapping - Security Technical Implementation Guide Version 3.10 APP3510 CAT I
[43] Standards Mapping - Security Technical Implementation Guide Version 4.1 APSC-DV-002560 CAT I
[44] Standards Mapping - Security Technical Implementation Guide Version 4.2 APSC-DV-002560 CAT I
[45] Standards Mapping - Security Technical Implementation Guide Version 4.3 APSC-DV-002560 CAT I
[46] Standards Mapping - Security Technical Implementation Guide Version 4.4 APSC-DV-002560 CAT I
[47] Standards Mapping - Security Technical Implementation Guide Version 4.5 APSC-DV-002560 CAT I
[48] Standards Mapping - Security Technical Implementation Guide Version 4.6 APSC-DV-002560 CAT I
[49] Standards Mapping - Security Technical Implementation Guide Version 4.7 APSC-DV-002560 CAT I
[50] Standards Mapping - Security Technical Implementation Guide Version 4.8 APSC-DV-002560 CAT I
[51] Standards Mapping - Security Technical Implementation Guide Version 4.9 APSC-DV-002560 CAT I
[52] Standards Mapping - Security Technical Implementation Guide Version 4.10 APSC-DV-002560 CAT I
[53] Standards Mapping - Security Technical Implementation Guide Version 4.11 APSC-DV-002560 CAT I
[54] Standards Mapping - Security Technical Implementation Guide Version 5.1 APSC-DV-002560 CAT I
[55] Standards Mapping - Security Technical Implementation Guide Version 5.2 APSC-DV-002560 CAT I
[56] Standards Mapping - Security Technical Implementation Guide Version 5.3 APSC-DV-002530 CAT II, APSC-DV-002560 CAT I
[57] Standards Mapping - Web Application Security Consortium Version 2.00 Improper Input Handling (WASC-20)
desc.dataflow.javascript.handlebars_misconfiguration_escaping_disabled
Abstract
Handlebars 模板中允许使用原型,这容易受到 Prototype Pollution 漏洞的攻击。
Explanation
Handlebars 模板无法访问对象的原型,因为它使应用程序容易受到 Prototype Pollution 漏洞的攻击。

当恶意用户可以控制对象原型上的功能或属性时,就会发生 Prototype Pollution 攻击。控制传递到模板中的对象的原型会导致许多漏洞,包括 Dynamic Code Evaluation、Cross-Site Scripting 和 Remote Code Execution。

示例 1:在以下示例 Handlebars 模板配置中,默认情况下允许使用原型方法,以及特殊的 __defineGetter__ 函数。

let template2 = Handlebars.compile('{{foo}}')
console.log(template2({ foo: argument }, {
allowProtoMethodsByDefault: true,
allowedProtoMethods: {
__defineGetter__: true
}
}))
References
[1] Handlebars Runtime Options: Options to Control Prototype Access Handlebars
[2] Mahmoud Gamal Handlebars template injection and RCE in a Shopify app
[3] Standards Mapping - CIS Azure Kubernetes Service Benchmark 3.5
[4] Standards Mapping - CIS Amazon Elastic Kubernetes Service Benchmark 4
[5] Standards Mapping - CIS Amazon Web Services Foundations Benchmark 1
[6] Standards Mapping - CIS Google Kubernetes Engine Benchmark confidentiality
[7] Standards Mapping - CIS Kubernetes Benchmark complete
[8] Standards Mapping - Common Weakness Enumeration CWE ID 554
[9] Standards Mapping - Common Weakness Enumeration Top 25 2019 [3] CWE ID 020
[10] Standards Mapping - Common Weakness Enumeration Top 25 2020 [3] CWE ID 020
[11] Standards Mapping - Common Weakness Enumeration Top 25 2021 [4] CWE ID 020
[12] Standards Mapping - Common Weakness Enumeration Top 25 2022 [4] CWE ID 020
[13] Standards Mapping - Common Weakness Enumeration Top 25 2023 [6] CWE ID 020
[14] Standards Mapping - DISA Control Correlation Identifier Version 2 CCI-002754
[15] Standards Mapping - FIPS200 CM
[16] Standards Mapping - General Data Protection Regulation (GDPR) Indirect Access to Sensitive Data
[17] Standards Mapping - NIST Special Publication 800-53 Revision 4 SI-10 Information Input Validation (P1)
[18] Standards Mapping - NIST Special Publication 800-53 Revision 5 SI-10 Information Input Validation
[19] Standards Mapping - OWASP Top 10 2004 A10 Insecure 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20] Standards Mapping - OWASP Top 10 2010 A6 Security Misconfiguration
[21] Standards Mapping - OWASP Top 10 2013 A5 Security Misconfiguration
[22] Standards Mapping - OWASP Top 10 2017 A6 Security Misconfiguration
[23] Standards Mapping - OWASP Top 10 2021 A05 Security Misconfiguration
[24] Standards Mapping - OWASP Application Security Verification Standard 4.0 5.1.3 Input Validation Requirements (L1 L2 L3), 5.1.4 Input Validation Requirements (L1 L2 L3), 14.1.3 Build (L2 L3)
[25] Standards Mapping - OWASP Mobile 2014 M1 Weak Server Side Controls
[26] Standards Mapping - OWASP Mobile 2024 M8 Security Misconfiguration
[27] Standards Mapping - Payment Card Industry Data Security Standard Version 1.1 Requirement 6.5.10
[28] Standards Mapping - Payment Card Industry Data Security Standard Version 1.2 Requirement 6.3.1.1
[29] Standards Mapping - Payment Card Industry Data Security Standard Version 2.0 Requirement 6.5.1
[30] Standards Mapping - Payment Card Industry Data Security Standard Version 3.0 Requirement 6.5.1
[31] Standards Mapping - Payment Card Industry Data Security Standard Version 3.2 Requirement 6.5.1
[32] Standards Mapping - Payment Card Industry Data Security Standard Version 3.2.1 Requirement 6.5.1
[33] Standards Mapping - Payment Card Industry Data Security Standard Version 3.1 Requirement 6.5.1
[34] Standards Mapping - Payment Card Industry Data Security Standard Version 4.0 Requirement 6.2.4
[35] Standards Mapping - Payment Card Industry Software Security Framework 1.0 Control Objective 4.2 - Critical Asset Protection
[36] Standards Mapping - Payment Card Industry Software Security Framework 1.1 Control Objective 4.2 - Critical Asset Protection, Control Objective B.3.1 - Terminal Software Attack Mitigation, Control Objective B.3.1.1 - Terminal Software Attack Mitigation
[37] Standards Mapping - Payment Card Industry Software Security Framework 1.2 Control Objective 4.2 - Critical Asset Protection, Control Objective B.3.1 - Terminal Software Attack Mitigation, Control Objective B.3.1.1 - Terminal Software Attack Mitigation, Control Objective C.3.2 - Web Software Attack Mitigation
[38] Standards Mapping - Security Technical Implementation Guide Version 3.1 APP3510 CAT I
[39] Standards Mapping - Security Technical Implementation Guide Version 3.4 APP3510 CAT I
[40] Standards Mapping - Security Technical Implementation Guide Version 3.5 APP3510 CAT I
[41] Standards Mapping - Security Technical Implementation Guide Version 3.6 APP3510 CAT I
[42] Standards Mapping - Security Technical Implementation Guide Version 3.7 APP3510 CAT I
[43] Standards Mapping - Security Technical Implementation Guide Version 3.9 APP3510 CAT I
[44] Standards Mapping - Security Technical Implementation Guide Version 3.10 APP3510 CAT I
[45] Standards Mapping - Security Technical Implementation Guide Version 4.1 APSC-DV-002560 CAT I
[46] Standards Mapping - Security Technical Implementation Guide Version 4.2 APSC-DV-002560 CAT I
[47] Standards Mapping - Security Technical Implementation Guide Version 4.3 APSC-DV-002560 CAT I
[48] Standards Mapping - Security Technical Implementation Guide Version 4.4 APSC-DV-002560 CAT I
[49] Standards Mapping - Security Technical Implementation Guide Version 4.5 APSC-DV-002560 CAT I
[50] Standards Mapping - Security Technical Implementation Guide Version 4.6 APSC-DV-002560 CAT I
[51] Standards Mapping - Security Technical Implementation Guide Version 4.7 APSC-DV-002560 CAT I
[52] Standards Mapping - Security Technical Implementation Guide Version 4.8 APSC-DV-002560 CAT I
[53] Standards Mapping - Security Technical Implementation Guide Version 4.9 APSC-DV-002560 CAT I
[54] Standards Mapping - Security Technical Implementation Guide Version 4.10 APSC-DV-002560 CAT I
[55] Standards Mapping - Security Technical Implementation Guide Version 4.11 APSC-DV-002560 CAT I
[56] Standards Mapping - Security Technical Implementation Guide Version 5.1 APSC-DV-002560 CAT I
[57] Standards Mapping - Security Technical Implementation Guide Version 5.2 APSC-DV-002560 CAT I
[58] Standards Mapping - Security Technical Implementation Guide Version 5.3 APSC-DV-002530 CAT II, APSC-DV-002560 CAT I
[59] Standards Mapping - Web Application Security Consortium Version 2.00 Improper Input Handling (WASC-20)
desc.structural.javascript.handlebars_misconfiguration_prototypes_allowed
Abstract
HTTP 响应头文件中包含未验证的数据会引发 cache-poisoning、cross-site scripting、cross-user defacement、page hijacking、cookie manipulation 或 open redirect。
Explanation
以下情况中会出现 Header Manipulation 漏洞:

1. 数据通过一个不可信赖的数据源进入 Web 应用程序,最常见的是 HTTP 请求。

2. 数据包含在一个 HTTP 响应头文件里,未经验证就发送给了 Web 用户。

如同许多软件安全漏洞一样,Header Manipulation 只是通向终端的一个途径,它本身并不是终端。从本质上看,这些漏洞是显而易见的:一个攻击者将恶意数据传送到易受攻击的应用程序,且该应用程序将数据包含在 HTTP 响应头文件中。

其中最常见的一种 Header Manipulation 攻击是 HTTP Response Splitting。为了成功地实施 HTTP Response Splitting 盗取,应用程序必须允许将那些包含 CR(回车,由 %0d 或 \r 指定)和 LF(换行,由 %0a 或 \n 指定)的字符输入到头文件中。攻击者利用这些字符不仅可以控制应用程序要发送的响应剩余头文件和正文,还可以创建完全受其控制的其他响应。

如今的许多现代应用程序服务器可以防止 HTTP 头文件感染恶意字符。如果您的应用程序服务器能够防止设置带有换行符的头文件,则其具备对 HTTP Response Splitting 的防御能力。然而,单纯地过滤换行符可能无法保证应用程序不受 Cookie Manipulation 或 Open Redirects 的攻击,因此必须在设置带有用户输入的 HTTP 头文件时采取措施。

示例:下列代码片段会从 HTTP 请求中读取网络日志项的作者名字 author,并将其置于一个 HTTP 响应的 cookie 头文件中。


...
author = request->get_form_field( 'author' ).
response->set_cookie( name = 'author' value = author ).
...


假设在请求中提交了一个字符串,该字符串由标准的字母数字字符组成,如“Jane Smith”,那么包含该 Cookie 的 HTTP 响应可能表现为以下形式:


HTTP/1.1 200 OK
...
Set-Cookie: author=Jane Smith
...


然而,因为 cookie 值来源于未经校验的用户输入,所以仅当提交给 AUTHOR_PARAM 的值不包含任何 CR 和 LF 字符时,响应才会保留这种形式。如果攻击者提交的是一个恶意字符串,比如“Wiley Hacker\r\nHTTP/1.1 200 OK\r\n...”,那么 HTTP 响应就会被分割成以下形式的两个响应:


HTTP/1.1 200 OK
...
Set-Cookie: author=Wiley Hacker

HTTP/1.1 200 OK
...


显然,第二个响应已完全由攻击者控制,攻击者可以用任何所需标头和正文内容构建该响应。攻击者可以构建任意 HTTP 响应,从而发起多种形式的攻击,包括:cross-user defacement、web and browser cache poisoning、cross-site scripting 和 page hijacking。

Cross-User Defacement:攻击者可以向一个易受攻击的服务器发出一个请求,导致服务器创建两个响应,其中第二个响应可能会被曲解为对其他请求的响应,而这一请求很可能是与服务器共享相同 TCP 连接的另一用户发出的。这种攻击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攻击者诱骗用户,让他们自己提交恶意请求;或在远程情况下,攻击者与用户共享同一个连接到服务器(如共享代理服务器)的 TCP 连接。最理想的情况是,攻击者通过这种方式使用户相信自己的应用程序已经遭受了黑客攻击,进而对应用程序的安全性失去信心。最糟糕的情况是,攻击者可能提供经特殊技术处理的内容,这些内容旨在模仿应用程序的执行方式,但会重定向用户的私人信息(如帐号和密码),将这些信息发送给攻击者。

缓存中毒: 如果多用户 Web 缓存或者单用户浏览器缓存将恶意构建的响应缓存起来,该响应的破坏力会更大。如果响应缓存在共享的 Web 缓存(如在代理服务器中常见的缓存)中,那么使用该缓存的所有用户都会不断收到恶意内容,直到清除该缓存项为止。同样,如果响应缓存在单个用户的浏览器中,那么在清除该缓存项以前,该用户会不断收到恶意内容。然而,影响仅局限于本地浏览器的用户。

Cross-Site Scripting:一旦攻击者控制了应用程序传送的响应,就可以选择多种恶意内容并将其传播给用户。Cross-Site Scripting 是最常见的攻击形式,这种攻击在响应中包含了恶意的 JavaScript 或其他代码,并在用户的浏览器中执行。基于 XSS 的攻击手段花样百出,几乎是无穷无尽的,但通常它们都会包含传输给攻击者的私有数据(如 Cookie 或者其他会话信息)。在攻击者的控制下,指引受害者进入恶意的网络内容;或者利用易受攻击的站点,对用户的机器进行其他恶意操作。对于易受攻击的应用程序用户,最常见且最危险的攻击就是使用 JavaScript 将会话和身份验证信息返回给攻击者,而后攻击者就可以完全控制受害者的帐号了。

Page Hijacking:除了利用一个易受攻击的应用程序向用户传输恶意内容,还可以利用相同的根漏洞,将服务器生成的供用户使用的敏感内容重定向,转而供攻击者使用。攻击者通过提交一个会导致两个响应的请求,即服务器做出的预期响应和攻击者创建的响应,致使某个中间节点(如共享的代理服务器)误导服务器所生成的响应,将本来应传送给用户的响应错误地传给攻击者。因为攻击者创建的请求产生了两个响应,第一个被解析为针对攻击者请求做出的响应,第二个则被忽略。当用户通过同一 TCP 连接发出合法请求时,攻击者的请求已经在此处等候,并被解析为针对受害者这一请求的响应。这时,攻击者将第二个请求发送给服务器,代理服务器利用针对受害者(用户)的、由该服务器产生的这一请求对服务器做出响应,因此,针对受害者的这一响应中会包含所有头文件或正文中的敏感信息。

Cookie Manipulation:当与类似跨站请求伪造的攻击相结合时,攻击者就可以篡改、添加、甚至覆盖合法用户的 cookie。

Open Redirect:如果允许未验证的输入来控制重定向机制所使用的 URL,可能会有利于攻击者发动钓鱼攻击。
References
[1] A. Klein Divide and Conquer: HTTP Response Splitting, Web Cache Poisoning Attacks, and Related Topics
[2] D. Crab HTTP Response Splitting
desc.dataflow.abap.header_manipulation
Abstract
HTTP 响应标头中包含未经验证的数据会招致 Cache-Poisoning、Cross-Site Scripting、Cross-User Defacement、Page Hijacking、Cookie Manipulation 或 Open Redirect 攻击。
Explanation
Header Manipulation 漏洞会在以下情况下发生:

1.数据通过不可信数据源进入 Web 应用程序,最常见的是通过 HTTP 请求。


2.数据包含在未经验证就发送给 Web 用户的 HTTP 响应标头中。

如同许多软件安全漏洞一样,Header Manipulation 只是通向终端的一个途径,它本身并不是终端。从本质上看,这些漏洞是显而易见的:攻击者将恶意数据传送到易受攻击的应用程序,然后该应用程序将这些数据包含在 HTTP 响应标头中。

其中最常见的一种 Header Manipulation 攻击是 HTTP Response Splitting。为了成功实施 HTTP Response Splitting 漏洞,该应用程序必须允许将包含 CR(回车符,也可以由 %0d 或 \r 指定)和 LF(换行符,也可以由 %0a 或 \n 指定)字符的输入包含在标头中。攻击者不仅可以利用这些字符控制应用程序要发送的响应的剩余标头和正文,还可以创建完全受其控制的其他响应。

如今的许多现代应用程序服务器可以防止 HTTP 标头感染恶意字符。例如,如果尝试使用被禁用的字符设置标头,最新版本的 Apache Tomcat 会抛出 IllegalArgumentException。如果您的应用程序服务器能够防止设置带有换行符的标头,则其具备对 HTTP Response Splitting 的防御能力。然而,单纯地过滤换行符可能无法保证应用程序不受 Cookie Manipulation 或 Open Redirects 的攻击,因此在设置带有用户输入的 HTTP 标头时仍需小心谨慎。

示例 1:以下代码设置的 HTTP 标头的名称和值可能受到攻击者控制:


@HttpGet
global static void doGet() {
...
Map<String, String> params = ApexPages.currentPage().getParameters();

RestResponse res = RestContext.response;
res.addHeader(params.get('name'), params.get('value'));
...
}


假设某个名称/值对由 authorJane Smith 组成,则包含此标头的 HTTP 响应可能会采用以下形式:


HTTP/1.1 200 OK
...
author:Jane Smith
...


但是,由于标头值是由未经验证的用户输入组成的,因此攻击者可能会提交恶意的名称/值对,例如 HTTP/1.1 200 OK\r\n...foobar,然后 HTTP 响应将被分割成以下形式的两个响应:


HTTP/1.1 200 OK
...

HTTP/1.1 200 OK
...
foo:bar


显然,第二个响应已完全由攻击者控制,攻击者可以用任何所需标头和正文内容构建该响应。攻击者可以构建任意 HTTP 响应,从而发起多种形式的攻击,包括:cross-user defacement、web and browser cache poisoning、cross-site scripting 和 page hijacking。

Cross-User Defacement:攻击者可以向一个易受攻击的服务器发出一个请求,导致服务器创建两个响应,其中第二个响应可能会被曲解为对其他请求的响应,而这一请求很可能是与服务器共享相同 TCP 连接的另一用户发出的。这种攻击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攻击者诱骗用户,让他们自己提交恶意请求;或在远程情况下,攻击者与用户共享同一个连接到服务器(如共享代理服务器)的 TCP 连接。最理想的情况是,攻击者通过这种方式使用户相信自己的应用程序已经遭受了黑客攻击,进而对应用程序的安全性失去信心。最糟糕的情况是,攻击者可能提供经特殊技术处理的内容,这些内容旨在模仿应用程序的执行方式,但会重定向用户的私人信息(如帐号和密码),将这些信息发送给攻击者。

Cache Poisoning:如果多用户 Web 缓存或者单用户浏览器缓存将恶意构建的响应缓存起来,该响应的破坏力会更大。如果响应缓存在共享的 Web 缓存(如在代理服务器中常见的缓存)中,那么使用该缓存的所有用户都会不断收到恶意内容,直到清除该缓存项为止。同样,如果响应缓存在单个用户的浏览器中,那么在清除该缓存项以前,该用户会不断收到恶意内容。然而,影响将仅局限于本地浏览器的用户。

Cross-Site Scripting:一旦攻击者控制了应用程序传送的响应,就可以选择多种恶意内容并将其传播给用户。Cross-Site Scripting 是最常见的攻击形式,这种攻击在响应中包含了恶意的 JavaScript 或其他代码,并在用户的浏览器中执行。基于 XSS 的攻击手段花样百出,几乎是无穷无尽的,但通常它们都会包含传输给攻击者的私有数据(如 Cookie 或者其他会话信息)。在攻击者的控制下,指引受害者进入恶意的网络内容;或者利用易受攻击的站点,对用户的机器进行其他恶意操作。对于易受攻击的应用程序用户,最常见且最危险的攻击就是使用 JavaScript 将会话和身份验证信息返回给攻击者,而后攻击者就可以完全控制受害者的帐号了。

Page Hijacking:除了利用一个易受攻击的应用程序向用户传输恶意内容,还可以利用相同的根漏洞,将服务器生成的供用户使用的敏感内容重定向,转而供攻击者使用。攻击者通过提交一个会产生两个响应的请求,即服务器做出的预期响应和攻击者创建的响应,致使某个中间节点(如共享的代理服务器)误导服务器所生成的响应,将本来应传送给用户的响应错误地传给攻击者。因为攻击者创建的请求产生了两个响应,第一个被解析为针对攻击者请求做出的响应,第二个则被忽略。当用户通过同一 TCP 连接发出合法请求时,攻击者的请求已经在此处等候,并被解析为针对受害者这一请求的响应。这时,攻击者将第二个请求发送给服务器,代理服务器利用针对受害者(用户)的、由该服务器产生的这一请求对服务器做出响应。因此,针对受害者的这一响应中会包含所有标头或正文中的敏感信息。

Cookie Manipulation:当与 Cross-Site Request Forgery 等类似攻击相结合时,攻击者可能会篡改、添加甚至覆盖合法用户的 Cookie。

Open Redirect:如果允许未验证的输入控制重定向机制所使用的 URL,可能会有利于攻击者发动钓鱼攻击。
References
[1] A. Klein Divide and Conquer: HTTP Response Splitting, Web Cache Poisoning Attacks, and Related Topics
[2] D. Crab HTTP Response Splitting
desc.dataflow.apex.header_manipulation
Abstract
HTTP 响应头文件中包含未验证的数据会引发 cache-poisoning、cross-site scripting、cross-user defacement、page hijacking、cookie manipulation 或 open redirect。
Explanation
以下情况中会出现 Header Manipulation 漏洞:

1. 数据通过一个不可信赖的数据源进入 Web 应用程序,最常见的是 HTTP 请求。

2. 数据包含在一个 HTTP 响应头文件里,未经验证就发送给了 Web 用户。

如同许多软件安全漏洞一样,Header Manipulation 只是通向终端的一个途径,它本身并不是终端。从本质上看,这些漏洞是显而易见的:一个攻击者将恶意数据传送到易受攻击的应用程序,且该应用程序将数据包含在 HTTP 响应头文件中。

其中最常见的一种 Header Manipulation 攻击是 HTTP Response Splitting。为了成功地实施 HTTP Response Splitting 盗取,应用程序必须允许将那些包含 CR(回车,由 %0d 或 \r 指定)和 LF(换行,由 %0a 或 \n 指定)的字符输入到头文件中。攻击者利用这些字符不仅可以控制应用程序要发送的响应剩余头文件和正文,还可以创建完全受其控制的其他响应。

如今的许多现代应用程序服务器和框架可以防止 HTTP 头文件感染恶意字符。例如,Microsoft 的 .NET 框架的最新版本会在 CR、LF 和 NULL 字符被传送给 HttpResponse.AddHeader() 方法时将其转换为 %0d、%0a 和 %00。如果您正在使用的最新的 .NET 框架不允许使用新行字符设置头文件,则应用程序便不会容易受到 HTTP Response Splitting 攻击。然而,单纯地过滤换行符可能无法保证应用程序不受 Cookie Manipulation 或 Open Redirects 的攻击,因此必须在设置带有用户输入的 HTTP 头文件时采取措施。

示例:以下代码片段会从 HTTP 请求中读取网络日志项的作者名字 author,并将其置于一个 HTTP 响应的 Cookie 头文件中。


protected System.Web.UI.WebControls.TextBox Author;
...
string author = Author.Text;
Cookie cookie = new Cookie("author", author);
...


假设在请求中提交了一个字符串,该字符串由标准的字母数字字符组成,如“Jane Smith”,那么包含该 Cookie 的 HTTP 响应可能表现为以下形式:


HTTP/1.1 200 OK
...
Set-Cookie: author=Jane Smith
...


然而,因为 cookie 值来源于未经校验的用户输入,所以仅当提交给 Author.Text 的值不包含任何 CR 和 LF 字符时,响应才会保留这种形式。如果攻击者提交的是一个恶意字符串,比如“Wiley Hacker\r\nHTTP/1.1 200 OK\r\n...”,那么 HTTP 响应就会被分割成以下形式的两个响应:


HTTP/1.1 200 OK
...
Set-Cookie: author=Wiley Hacker

HTTP/1.1 200 OK
...


显然,第二个响应已完全由攻击者控制,攻击者可以用任何所需标头和正文内容构建该响应。攻击者可以构建任意 HTTP 响应,从而发起多种形式的攻击,包括:cross-user defacement、web and browser cache poisoning、cross-site scripting 和 page hijacking。

Cross-User Defacement:攻击者可以向一个易受攻击的服务器发出一个请求,导致服务器创建两个响应,其中第二个响应可能会被曲解为对其他请求的响应,而这一请求很可能是与服务器共享相同 TCP 连接的另一用户发出的。这种攻击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攻击者诱骗用户,让他们自己提交恶意请求;或在远程情况下,攻击者与用户共享同一个连接到服务器(如共享代理服务器)的 TCP 连接。最理想的情况是,攻击者通过这种方式使用户相信自己的应用程序已经遭受了黑客攻击,进而对应用程序的安全性失去信心。最糟糕的情况是,攻击者可能提供经特殊技术处理的内容,这些内容旨在模仿应用程序的执行方式,但会重定向用户的私人信息(如帐号和密码),将这些信息发送给攻击者。

缓存中毒:如果多用户 Web 缓存或者单用户浏览器缓存将恶意构建的响应缓存起来,该响应的破坏力会更大。如果响应缓存在共享的 Web 缓存(如在代理服务器中常见的缓存)中,那么使用该缓存的所有用户都会不断收到恶意内容,直到清除该缓存项为止。同样,如果响应缓存在单个用户的浏览器中,那么在清除该缓存项以前,该用户会不断收到恶意内容。然而,影响仅局限于本地浏览器的用户。

Cross-Site Scripting:一旦攻击者控制了应用程序传送的响应,就可以选择多种恶意内容并将其传播给用户。Cross-Site Scripting 是最常见的攻击形式,这种攻击在响应中包含了恶意的 JavaScript 或其他代码,并在用户的浏览器中执行。基于 XSS 的攻击手段花样百出,几乎是无穷无尽的,但通常它们都会包含传输给攻击者的私有数据(如 Cookie 或者其他会话信息)。在攻击者的控制下,指引受害者进入恶意的网络内容;或者利用易受攻击的站点,对用户的机器进行其他恶意操作。对于易受攻击的应用程序用户,最常见且最危险的攻击就是使用 JavaScript 将会话和身份验证信息返回给攻击者,而后攻击者就可以完全控制受害者的帐号了。

Page Hijacking:除了利用一个易受攻击的应用程序向用户传输恶意内容,还可以利用相同的根漏洞,将服务器生成的供用户使用的敏感内容重定向,转而供攻击者使用。攻击者通过提交一个会导致两个响应的请求,即服务器做出的预期响应和攻击者创建的响应,致使某个中间节点(如共享的代理服务器)误导服务器所生成的响应,将本来应传送给用户的响应错误地传给攻击者。因为攻击者创建的请求产生了两个响应,第一个被解析为针对攻击者请求做出的响应,第二个则被忽略。当用户通过同一 TCP 连接发出合法请求时,攻击者的请求已经在此处等候,并被解析为针对受害者这一请求的响应。这时,攻击者将第二个请求发送给服务器,代理服务器利用针对受害者(用户)的、由该服务器产生的这一请求对服务器做出响应,因此,针对受害者的这一响应中会包含所有头文件或正文中的敏感信息。

Cookie Manipulation:当与类似跨站请求伪造的攻击相结合时,攻击者就可以篡改、添加、甚至覆盖合法用户的 cookie。

Open Redirect:如果允许未验证的输入来控制重定向机制所使用的 URL,可能会有利于攻击者发动钓鱼攻击。
References
[1] A. Klein Divide and Conquer: HTTP Response Splitting, Web Cache Poisoning Attacks, and Related Topics
[2] D. Crab HTTP Response Splitting
desc.dataflow.dotnet.header_manipulation
Abstract
HTTP 响应头文件中包含未经验证的数据会引发 cache-poisoning、cross-site scripting、cross-user defacement 或 page hijacking 等攻击。
Explanation
以下情况中会出现 Header Manipulation 漏洞:

1. 数据通过一个不可信赖的数据源进入 Web 应用程序,最常见的是 HTTP 请求。

2. 数据包含在一个 HTTP 响应头文件里,未验证是否存在恶意字符就传送给了 Web 用户。

如同许多软件安全漏洞一样,Header Manipulation 只是通向终端的一个途径,它本身并不是终端。从本质上看,这些漏洞是显而易见的:一个攻击者将恶意数据传送到易受攻击的应用程序,且该应用程序将数据包含在 HTTP 响应头文件中。

其中最常见的一种 Header Manipulation 攻击是 HTTP Response Splitting。为了成功地实施 HTTP Response Splitting 盗取,应用程序必须允许将那些包含 CR(回车,由 %0d 或 \r 指定)和 LF(换行,由 %0a 或 \n 指定)的字符输入到头文件中。攻击者利用这些字符不仅可以控制应用程序要发送的响应剩余头文件和正文,还可以创建完全受其控制的其他响应。

如今的许多现代应用程序服务器可以防止 HTTP 头文件感染恶意字符。如果您的应用程序服务器能够防止设置带有换行符的头文件,则其具备对 HTTP Response Splitting 的防御能力。然而,单纯地过滤换行符可能无法保证应用程序不受 Cookie Manipulation 或 Open Redirects 的攻击,因此必须在设置带有用户输入的 HTTP 头文件时采取措施。

示例:下列代码片段会从 HTML 表单中读取网络日志项的作者名字 author,并在一个 HTTP 响应的 cookie 头文件中设置。


...
EXEC CICS
WEB READ
FORMFIELD(NAME)
VALUE(AUTHOR)
...
END-EXEC.

EXEC CICS
WEB WRITE
HTTPHEADER(COOKIE)
VALUE(AUTHOR)
...
END-EXEC.
...


假设在请求中提交了一个字符串,该字符串由标准的字母数字字符组成,如“Jane Smith”,那么包含该 Cookie 的 HTTP 响应可能表现为以下形式:


HTTP/1.1 200 OK
...
Set-Cookie: author=Jane Smith
...


然而,因为 cookie 值来源于未经校验的用户输入,所以仅当提交给 AUTHOR 的值不包含任何 CR 和 LF 字符时,响应才会保留这种形式。如果攻击者提交的是一个恶意字符串,比如 "Wiley Hacker\r\nHTTP/1.1 200 OK\r\n......",那么 HTTP 响应就会被分割成以下形式的两个响应:


HTTP/1.1 200 OK
...
Set-Cookie: author=Wiley Hacker

HTTP/1.1 200 OK
...


显然,第二个响应已完全由攻击者控制,攻击者可以用任何所需标头和正文内容构建该响应。攻击者可以构建任意 HTTP 响应,从而发起多种形式的攻击,包括:cross-user defacement、web and browser cache poisoning、cross-site scripting 和 page hijacking。

Cross-User Defacement:攻击者可以向一个易受攻击的服务器发出一个请求,导致服务器创建两个响应,其中第二个响应可能会被曲解为对其他请求的响应,而这一请求很可能是与服务器共享相同 TCP 连接的另一用户发出的。这种攻击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攻击者诱骗用户,让他们自己提交恶意请求;或在远程情况下,攻击者与用户共享同一个连接到服务器(如共享代理服务器)的 TCP 连接。最理想的情况是,攻击者通过这种方式使用户相信自己的应用程序已经遭受了黑客攻击,进而对应用程序的安全性失去信心。最糟糕的情况是,攻击者可能提供经特殊技术处理的内容,这些内容旨在模仿应用程序的执行方式,但会重定向用户的私人信息(如帐号和密码),将这些信息发送给攻击者。

Cache Poisoning: 如果多用户 Web 缓存或者单用户浏览器缓存将恶意构建的响应缓存起来,该响应的破坏力会更大。如果响应缓存在共享的 Web 缓存(如在代理服务器中常见的缓存)中,那么使用该缓存的所有用户都会不断收到恶意内容,直到清除该缓存项为止。同样,如果响应缓存在单个用户的浏览器中,那么在清除该缓存项以前,该用户会不断收到恶意内容。然而,影响仅局限于本地浏览器的用户。

Cross-Site Scripting:一旦攻击者控制了应用程序传送的响应,就可以选择多种恶意内容并将其传播给用户。Cross-Site Scripting 是最常见的攻击形式,这种攻击在响应中包含了恶意的 JavaScript 或其他代码,并在用户的浏览器中执行。基于 XSS 的攻击手段花样百出,几乎是无穷无尽的,但通常它们都会包含传输给攻击者的私有数据(如 Cookie 或者其他会话信息)。在攻击者的控制下,指引受害者进入恶意的网络内容;或者利用易受攻击的站点,对用户的机器进行其他恶意操作。对于易受攻击的应用程序用户,最常见且最危险的攻击就是使用 JavaScript 将会话和身份验证信息返回给攻击者,而后攻击者就可以完全控制受害者的帐号了。

Page Hijacking:除了利用一个易受攻击的应用程序向用户传输恶意内容,还可以利用相同的根漏洞,将服务器生成的供用户使用的敏感内容重定向,转而供攻击者使用。攻击者通过提交一个会导致两个响应的请求,即服务器做出的预期响应和攻击者创建的响应,致使某个中间节点(如共享的代理服务器)误导服务器所生成的响应,将本来应传送给用户的响应错误地传给攻击者。因为攻击者创建的请求产生了两个响应,第一个被解析为针对攻击者请求做出的响应,第二个则被忽略。当用户通过同一 TCP 连接发出合法请求时,攻击者的请求已经在此处等候,并被解析为针对受害者这一请求的响应。这时,攻击者将第二个请求发送给服务器,代理服务器利用针对受害者(用户)的、由该服务器产生的这一请求对服务器做出响应,因此,针对受害者的这一响应中会包含所有头文件或正文中的敏感信息。

Cookie Manipulation:当与类似跨站请求伪造的攻击相结合时,攻击者就可以篡改、添加、甚至覆盖合法用户的 cookie。

Open Redirect:如果允许未验证的输入来控制重定向机制所使用的 URL,可能会有利于攻击者发动钓鱼攻击。
References
[1] A. Klein Divide and Conquer: HTTP Response Splitting, Web Cache Poisoning Attacks, and Related Topics
[2] D. Crab HTTP Response Splitting
desc.dataflow.cobol.header_manipulation
Abstract
HTTP 响应头文件中包含未验证的数据会引发 cache-poisoning、cross-site scripting、cross-user defacement、page hijacking、cookie manipulation 或 open redirect。
Explanation
以下情况中会出现 Header Manipulation 漏洞:

1. 数据从一个不可信赖的数据源(最常见的是一个 Web 请求)进入 Web 应用程序。

2. 数据包含在一个 HTTP 响应头文件里,未经验证就发送给了 Web 用户。

如同许多软件安全漏洞一样,Header Manipulation 只是通向终端的一个途径,它本身并不是终端。从本质上看,这些漏洞是显而易见的:一个攻击者将恶意数据传送到易受攻击的应用程序,且该应用程序将数据包含在 HTTP 响应头文件中。

其中最常见的一种 Header Manipulation 攻击是 HTTP Response Splitting。为了成功地实施 HTTP Response Splitting 盗取,应用程序必须允许将那些包含 CR(回车,由 %0d 或 \r 指定)和 LF(换行,由 %0a 或 \n 指定)的字符输入到头文件中。攻击者利用这些字符不仅可以控制应用程序要发送的响应剩余头文件和正文,还可以创建完全受其控制的其他响应。

如今的许多现代应用程序服务器可以防止 HTTP 头文件感染恶意字符。例如,如果尝试使用被禁用的字符设置头文件,最新版本的 Apache Tomcat 会抛出 IllegalArgumentException。如果您的应用程序服务器能够防止设置带有换行符的头文件,则其具备对 HTTP Response Splitting 的防御能力。然而,单纯地过滤换行符可能无法保证应用程序不受 Cookie Manipulation 或 Open Redirects 的攻击,因此必须在设置带有用户输入的 HTTP 头文件时采取措施。

示例:下面的代码片段将从 Web 表单中读取某个网络日志项作者的名字,author,并且把它设置到一个 HTTP 响应的 cookie 头文件中。


<cfcookie name = "author"
value = "#Form.author#"
expires = "NOW">


假设在请求中提交了一个字符串,该字符串由标准的字母数字字符组成,如“Jane Smith”,那么包含该 Cookie 的 HTTP 响应可能表现为以下形式:


HTTP/1.1 200 OK
...
Set-Cookie: author=Jane Smith
...


然而,因为 cookie 值来源于未经校验的用户输入,所以仅当提交给 AUTHOR_PARAM 的值不包含任何 CR 和 LF 字符时,响应才会保留这种形式。如果攻击者提交的是一个恶意字符串,比如 "Wiley Hacker\r\nHTTP/1.1 200 OK\r\n......",那么 HTTP 响应就会被分割成以下形式的两个响应:


HTTP/1.1 200 OK
...
Set-Cookie: author=Wiley Hacker

HTTP/1/1 200 OK
...


显然,第二个响应已完全由攻击者控制,攻击者可以用任何所需标头和正文内容构建该响应。攻击者可以构建任意 HTTP 响应,从而发起多种形式的攻击,包括:cross-user defacement、web and browser cache poisoning、cross-site scripting 和 page hijacking。

Cross-User Defacement:攻击者可以向一个易受攻击的服务器发出一个请求,导致服务器创建两个响应,其中第二个响应可能会被曲解为对其他请求的响应,而这一请求很可能是与服务器共享相同 TCP 连接的另一用户发出的。这种攻击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攻击者诱骗用户,让他们自己提交恶意请求;或在远程情况下,攻击者与用户共享同一个连接到服务器(如共享代理服务器)的 TCP 连接。最理想的情况是,攻击者通过这种方式使用户相信自己的应用程序已经遭受了黑客攻击,进而对应用程序的安全性失去信心。最糟糕的情况是,攻击者可能提供经特殊技术处理的内容,这些内容旨在模仿应用程序的执行方式,但会重定向用户的私人信息(如帐号和密码),将这些信息发送给攻击者。

Cache Poisoning: 如果多用户 Web 缓存或者单用户浏览器缓存将恶意构建的响应缓存起来,该响应的破坏力会更大。如果响应缓存在共享的 Web 缓存(如在代理服务器中常见的缓存)中,那么使用该缓存的所有用户都会不断收到恶意内容,直到清除该缓存项为止。同样,如果响应缓存在单个用户的浏览器中,那么在清除该缓存项以前,该用户会不断收到恶意内容。然而,影响仅局限于本地浏览器的用户。

Cross-Site Scripting:一旦攻击者控制了应用程序传送的响应,就可以选择多种恶意内容并将其传播给用户。Cross-Site Scripting 是最常见的攻击形式,这种攻击在响应中包含了恶意的 JavaScript 或其他代码,并在用户的浏览器中执行。基于 XSS 的攻击手段花样百出,几乎是无穷无尽的,但通常它们都会包含传输给攻击者的私有数据(如 Cookie 或者其他会话信息)。在攻击者的控制下,指引受害者进入恶意的网络内容;或者利用易受攻击的站点,对用户的机器进行其他恶意操作。对于易受攻击的应用程序用户,最常见且最危险的攻击就是使用 JavaScript 将会话和身份验证信息返回给攻击者,而后攻击者就可以完全控制受害者的帐号了。

Page Hijacking:除了利用一个易受攻击的应用程序向用户传输恶意内容,还可以利用相同的根漏洞,将服务器生成的供用户使用的敏感内容重定向,转而供攻击者使用。攻击者通过提交一个会导致两个响应的请求,即服务器做出的预期响应和攻击者创建的响应,致使某个中间节点(如共享的代理服务器)误导服务器所生成的响应,将本来应传送给用户的响应错误地传给攻击者。因为攻击者创建的请求产生了两个响应,第一个被解析为针对攻击者请求做出的响应,第二个则被忽略。当用户通过同一 TCP 连接发出合法请求时,攻击者的请求已经在此处等候,并被解析为针对受害者这一请求的响应。这时,攻击者将第二个请求发送给服务器,代理服务器利用针对受害者(用户)的、由该服务器产生的这一请求对服务器做出响应,因此,针对受害者的这一响应中会包含所有头文件或正文中的敏感信息。

Cookie Manipulation:当与类似跨站请求伪造的攻击相结合时,攻击者就可以篡改、添加、甚至覆盖合法用户的 cookie。

Open Redirect:如果允许未验证的输入来控制重定向机制所使用的 URL,可能会有利于攻击者发动钓鱼攻击。
References
[1] Amit Klein Divide and Conquer: HTTP Response Splitting, Web Cache Poisoning Attacks, and Related Topics
[2] Diabolic Crab HTTP Response Splitting
desc.dataflow.cfml.header_manipulation
Abstract
HTTP 响应标头中包含未经验证的数据会招致 Cache-Poisoning、Cross-Site Scripting、Cross-User Defacement、Page Hijacking、Cookie Manipulation 或 Open Redirect 攻击。
Explanation
Header Manipulation 漏洞会在以下情况下发生:

1.数据通过不可信来源进入 Web 应用程序,最常见的是 HTTP 请求。

2.数据包含在未经验证就发送给 Web 用户的 HTTP 响应标头中。

如同许多软件安全漏洞一样,Header Manipulation 只是通向终端的一个途径,它本身并不是终端。从本质上看,这些漏洞是显而易见的:攻击者将恶意数据传送到易受攻击的应用程序,然后该应用程序将这些数据包含在 HTTP 响应标头中。

其中最常见的一种 Header Manipulation 攻击是 HTTP Response Splitting。为了成功实施 HTTP Response Splitting 漏洞,该应用程序必须允许将包含 CR(回车符,也可以由 %0d 或 \r 指定)和 LF(换行符,也可以由 %0a 或 \n 指定)字符的输入包含在标头中。攻击者不仅可以利用这些字符控制应用程序要发送的响应的剩余标头和正文,还可以创建完全受其控制的其他响应。

如今的许多现代应用程序服务器可以防止 HTTP 标头中注入恶意字符。例如,如果尝试使用被禁用的字符设置标头,最新版本的 Apache Tomcat 会抛出 IllegalArgumentException。如果您的应用程序服务器能够防止设置带有换行符的标头,则其具备对 HTTP Response Splitting 的防御能力。然而,单纯地过滤换行符可能无法保证应用程序不受 Cookie Manipulation 或 Open Redirects 的攻击,因此在设置带有用户输入的 HTTP 标头时仍需小心谨慎。

示例:以下代码段会从 HTTP 请求中读取 'content-type',并将其置于一个新的 HTTP 请求的标头中。


final server = await HttpServer.bind('localhost', 18081);
server.listen((request) async {
final headers = request.headers;
final contentType = headers.value('content-type');
final client = HttpClient();
final clientRequest = await client.getUrl(Uri.parse('https://example.com'));
clientRequest.headers.add('Content-Type', contentType as Object);
});


由于 'Content-Type' 标头的值由未经验证的用户输入构成,恶意操作者可能会操纵该标头来利用漏洞、执行代码注入攻击、暴露敏感数据、启用恶意文件执行或触发拒绝服务情况,从而使应用程序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面临重大风险。
desc.dataflow.dart.header_manipulation
Abstract
HTTP 响应标头中包含未经验证的数据会招致 Cache-Poisoning、Cross-Site Scripting、Cross-User Defacement、Page Hijacking、Cookie Manipulation 或 Open Redirect 攻击。
Explanation
Header Manipulation 漏洞会在以下情况下发生:

1.数据通过不可信来源进入 Web 应用程序,最常见的是 HTTP 请求。

2.数据包含在未经验证就发送给 Web 用户的 HTTP 响应标头中。

如同许多软件安全漏洞一样,Header Manipulation 只是通向终端的一个途径,它本身并不是终端。从本质上看,这些漏洞是显而易见的:攻击者将恶意数据传送到易受攻击的应用程序,然后该应用程序将这些数据包含在 HTTP 响应标头中。


示例:以下代码片段会从 HTTP 请求中读取网络日志项的作者名字 author,并将其置于一个 HTTP 响应的 Cookie 标头中。


...
author := request.FormValue("AUTHOR_PARAM")
cookie := http.Cookie{
Name: "author",
Value: author,
Domain: "www.example.com",
}
http.SetCookie(w, &cookie)
...


攻击者可以构建任意 HTTP 响应,从而发起多种形式的攻击,包括:cross-user defacement、web and browser cache poisoning、cross-site scripting 和 page hijacking。

Cross-User Defacement:攻击者可以向一个易受攻击的服务器发出一个请求,导致服务器创建两个响应,其中第二个响应可能会被曲解为对其他请求的响应,而这一请求很可能是与服务器共享相同 TCP 连接的另一用户发出的。这种攻击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攻击者诱骗用户,让他们自己提交恶意请求;或在远程情况下,攻击者与用户共享同一个连接到服务器(如共享代理服务器)的 TCP 连接。最理想的情况是,攻击者通过这种方式使用户相信自己的应用程序已经遭受了黑客攻击,进而对应用程序的安全性失去信心。最糟糕的情况是,攻击者可能提供经特殊技术处理的内容,这些内容旨在模仿应用程序的执行方式,但会重定向用户的私人信息(如帐号和密码),将这些信息发送给攻击者。

Cache Poisoning:如果多用户 Web 缓存或者单用户浏览器缓存将恶意构建的响应缓存起来,该响应的破坏力会更大。如果响应缓存在共享的 Web 缓存(如在代理服务器中常见的缓存)中,那么使用该缓存的所有用户都会不断收到恶意内容,直到清除该缓存项为止。同样,如果响应缓存在单个用户的浏览器中,那么在清除该缓存项以前,该用户会不断收到恶意内容。然而,影响仅局限于本地浏览器的用户。

Cross-Site Scripting:一旦攻击者控制了应用程序传送的响应,就可以选择多种恶意内容并将其传播给用户。Cross-Site Scripting 是最常见的攻击形式,这种攻击在响应中包含了恶意的 JavaScript 或其他代码,并在用户的浏览器中执行。基于 XSS 的攻击手段花样百出,几乎是无穷无尽的,但通常它们都会包含传输给攻击者的私有数据(如 Cookie 或者其他会话信息)。在攻击者的控制下,指引受害者进入恶意的网络内容;或者利用易受攻击的站点,对用户的机器进行其他恶意操作。对于易受攻击的应用程序用户,最常见且最危险的攻击就是使用 JavaScript 将会话和身份验证信息返回给攻击者,而后攻击者就可以完全控制受害者的帐号了。

Page Hijacking:除了利用一个易受攻击的应用程序向用户传输恶意内容,还可以利用相同的根漏洞,将服务器生成的供用户使用的敏感内容重定向,转而供攻击者使用。攻击者通过提交一个会产生两个响应的请求,即服务器做出的预期响应和攻击者创建的响应,致使某个中间节点(如共享的代理服务器)误导服务器所生成的响应,将本来应传送给用户的响应错误地传给攻击者。因为攻击者创建的请求产生了两个响应,第一个被解析为针对攻击者请求做出的响应,第二个则被忽略。当用户通过同一 TCP 连接发出合法请求时,攻击者的请求已经在此处等候,并被解析为针对受害者这一请求的响应。这时,攻击者将第二个请求发送给服务器,代理服务器利用针对受害者(用户)的、由该服务器产生的这一请求对服务器做出响应。因此,针对受害者的这一响应中会包含所有标头或正文中的敏感信息。

Cookie Manipulation:当与类似 Cross-Site Request Forgery 的攻击相结合时,攻击者就可以篡改、添加甚至覆盖合法用户的 Cookie。

Open Redirect:如果允许未验证的输入控制重定向机制所使用的 URL,可能会有利于攻击者发动钓鱼攻击。
References
[1] A. Klein Divide and Conquer: HTTP Response Splitting, Web Cache Poisoning Attacks, and Related Topics
desc.dataflow.golang.header_manipulation
Abstract
HTTP 响应头文件中包含未验证的数据会引发 cache-poisoning、cross-site scripting、cross-user defacement、page hijacking、cookie manipulation 或 open redirect。
Explanation
以下情况中会出现 Header Manipulation 漏洞:

1. 数据通过一个不可信赖的数据源进入 Web 应用程序,最常见的是 HTTP 请求。

2. 数据包含在一个 HTTP 响应头文件里,未经验证就发送给了 Web 用户。

如同许多软件安全漏洞一样,Header Manipulation 只是通向终端的一个途径,它本身并不是终端。从本质上看,这些漏洞是显而易见的:一个攻击者将恶意数据传送到易受攻击的应用程序,且该应用程序将数据包含在 HTTP 响应头文件中。

其中最常见的一种 Header Manipulation 攻击是 HTTP Response Splitting。为了成功地实施 HTTP Response Splitting 盗取,应用程序必须允许将那些包含 CR(回车,由 %0d 或 \r 指定)和 LF(换行,由 %0a 或 \n 指定)的字符输入到头文件中。攻击者利用这些字符不仅可以控制应用程序要发送的响应剩余头文件和正文,还可以创建完全受其控制的其他响应。

如今的许多现代应用程序服务器可以防止 HTTP 头文件感染恶意字符。例如,如果尝试使用被禁用的字符设置头文件,最新版本的 Apache Tomcat 会抛出 IllegalArgumentException。如果您的应用程序服务器能够防止设置带有换行符的头文件,则其具备对 HTTP Response Splitting 的防御能力。然而,单纯地过滤换行符可能无法保证应用程序不受 Cookie Manipulation 或 Open Redirects 的攻击,因此必须在设置带有用户输入的 HTTP 头文件时采取措施。

示例:下列代码片段会从 HTTP 请求中读取网络日志项的作者名字 author,并将其置于一个 HTTP 响应的 cookie 头文件中。


String author = request.getParameter(AUTHOR_PARAM);
...
Cookie cookie = new Cookie("author", author);
cookie.setMaxAge(cookieExpiration);
response.addCookie(cookie);


假设在请求中提交了一个字符串,该字符串由标准的字母数字字符组成,如“Jane Smith”,那么包含该 Cookie 的 HTTP 响应可能表现为以下形式:


HTTP/1.1 200 OK
...
Set-Cookie: author=Jane Smith
...


然而,因为 cookie 值来源于未经校验的用户输入,所以仅当提交给 AUTHOR_PARAM 的值不包含任何 CR 和 LF 字符时,响应才会保留这种形式。如果攻击者提交的是一个恶意字符串,比如“Wiley Hacker\r\nHTTP/1.1 200 OK\r\n...”,那么 HTTP 响应就会被分割成以下形式的两个响应:


HTTP/1.1 200 OK
...
Set-Cookie: author=Wiley Hacker

HTTP/1.1 200 OK
...


显然,第二个响应已完全由攻击者控制,攻击者可以用任何所需标头和正文内容构建该响应。攻击者可以构建任意 HTTP 响应,从而发起多种形式的攻击,包括:cross-user defacement、web and browser cache poisoning、cross-site scripting 和 page hijacking。

Cross-User Defacement:攻击者可以向一个易受攻击的服务器发出一个请求,导致服务器创建两个响应,其中第二个响应可能会被曲解为对其他请求的响应,而这一请求很可能是与服务器共享相同 TCP 连接的另一用户发出的。这种攻击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攻击者诱骗用户,让他们自己提交恶意请求;或在远程情况下,攻击者与用户共享同一个连接到服务器(如共享代理服务器)的 TCP 连接。最理想的情况是,攻击者通过这种方式使用户相信自己的应用程序已经遭受了黑客攻击,进而对应用程序的安全性失去信心。最糟糕的情况是,攻击者可能提供经特殊技术处理的内容,这些内容旨在模仿应用程序的执行方式,但会重定向用户的私人信息(如帐号和密码),将这些信息发送给攻击者。

缓存中毒: 如果多用户 Web 缓存或者单用户浏览器缓存将恶意构建的响应缓存起来,该响应的破坏力会更大。如果响应缓存在共享的 Web 缓存(如在代理服务器中常见的缓存)中,那么使用该缓存的所有用户都会不断收到恶意内容,直到清除该缓存项为止。同样,如果响应缓存在单个用户的浏览器中,那么在清除该缓存项以前,该用户会不断收到恶意内容。然而,影响仅局限于本地浏览器的用户。

Cross-Site Scripting:一旦攻击者控制了应用程序传送的响应,就可以选择多种恶意内容并将其传播给用户。Cross-Site Scripting 是最常见的攻击形式,这种攻击在响应中包含了恶意的 JavaScript 或其他代码,并在用户的浏览器中执行。基于 XSS 的攻击手段花样百出,几乎是无穷无尽的,但通常它们都会包含传输给攻击者的私有数据(如 Cookie 或者其他会话信息)。在攻击者的控制下,指引受害者进入恶意的网络内容;或者利用易受攻击的站点,对用户的机器进行其他恶意操作。对于易受攻击的应用程序用户,最常见且最危险的攻击就是使用 JavaScript 将会话和身份验证信息返回给攻击者,而后攻击者就可以完全控制受害者的帐号了。

Page Hijacking:除了利用一个易受攻击的应用程序向用户传输恶意内容,还可以利用相同的根漏洞,将服务器生成的供用户使用的敏感内容重定向,转而供攻击者使用。攻击者通过提交一个会导致两个响应的请求,即服务器做出的预期响应和攻击者创建的响应,致使某个中间节点(如共享的代理服务器)误导服务器所生成的响应,将本来应传送给用户的响应错误地传给攻击者。因为攻击者创建的请求产生了两个响应,第一个被解析为针对攻击者请求做出的响应,第二个则被忽略。当用户通过同一 TCP 连接发出合法请求时,攻击者的请求已经在此处等候,并被解析为针对受害者这一请求的响应。这时,攻击者将第二个请求发送给服务器,代理服务器利用针对受害者(用户)的、由该服务器产生的这一请求对服务器做出响应,因此,针对受害者的这一响应中会包含所有头文件或正文中的敏感信息。

Cookie Manipulation:当与类似跨站请求伪造的攻击相结合时,攻击者就可以篡改、添加、甚至覆盖合法用户的 cookie。

Open Redirect:如果允许未验证的输入来控制重定向机制所使用的 URL,可能会有利于攻击者发动钓鱼攻击。
References
[1] A. Klein Divide and Conquer: HTTP Response Splitting, Web Cache Poisoning Attacks, and Related Topics
[2] D. Crab HTTP Response Splitting
desc.dataflow.java.header_manipulation
Abstract
HTTP 响应头文件中包含未验证的数据会引发 cache-poisoning、cross-site scripting、cross-user defacement、page hijacking、cookie manipulation 或 open redirect。
Explanation
以下情况中会出现 Header Manipulation 漏洞:

1. 数据通过一个不可信赖的数据源进入 Web 应用程序,最常见的是 HTTP 请求。

2. 数据包含在一个 HTTP 响应头文件里,未经验证就发送给了 Web 用户。

如同许多软件安全漏洞一样,Header Manipulation 只是通向终端的一个途径,它本身并不是终端。从本质上看,这些漏洞是显而易见的:一个攻击者将恶意数据传送到易受攻击的应用程序,且该应用程序将数据包含在 HTTP 响应头文件中。

其中最常见的一种 Header Manipulation 攻击是 HTTP Response Splitting。为了成功地实施 HTTP Response Splitting 盗取,应用程序必须允许将那些包含 CR(回车,由 %0d 或 \r 指定)和 LF(换行,由 %0a 或 \n 指定)的字符输入到头文件中。攻击者利用这些字符不仅可以控制应用程序要发送的响应剩余头文件和正文,还可以创建完全受其控制的其他响应。

如今的许多现代应用程序服务器可以防止 HTTP 头文件感染恶意字符。如果您的应用程序服务器能够防止设置带有换行符的头文件,则其具备对 HTTP Response Splitting 的防御能力。然而,单纯地过滤换行符可能无法保证应用程序不受 Cookie Manipulation 或 Open Redirects 的攻击,因此必须在设置带有用户输入的 HTTP 头文件时采取措施。

示例:下列代码片段会从 HTTP 请求中读取网络日志项的作者名字 author,并将其置于一个 HTTP 响应的 cookie 头文件中。


author = form.author.value;
...
document.cookie = "author=" + author + ";expires="+cookieExpiration;
...


假设在请求中提交了一个字符串,该字符串由标准的字母数字字符组成,如“Jane Smith”,那么包含该 Cookie 的 HTTP 响应可能表现为以下形式:


HTTP/1.1 200 OK
...
Set-Cookie: author=Jane Smith
...


然而,因为 cookie 值来源于未经校验的用户输入,所以仅当提交给 AUTHOR_PARAM 的值不包含任何 CR 和 LF 字符时,响应才会保留这种形式。如果攻击者提交的是一个恶意字符串,比如 "Wiley Hacker\r\nHTTP/1.1 200 OK\r\n......",那么 HTTP 响应就会被分割成以下形式的两个响应:


HTTP/1.1 200 OK
...
Set-Cookie: author=Wiley Hacker

HTTP/1.1 200 OK
...


显然,第二个响应已完全由攻击者控制,攻击者可以用任何所需标头和正文内容构建该响应。如果攻击者可以构造任意 HTTP 响应,则会导致多种形式的攻击,包括:Web 和浏览器 Cache-Poisoning、Cross-Site Scripting 和 Page Hijacking。


Cache Poisoning: 如果多用户 Web 缓存或者单用户浏览器缓存将恶意构建的响应缓存起来,该响应的破坏力会更大。如果响应缓存在共享的 Web 缓存(如在代理服务器中常见的缓存)中,那么使用该缓存的所有用户都会不断收到恶意内容,直到清除该缓存项为止。同样,如果响应缓存在单个用户的浏览器中,那么在清除该缓存项以前,该用户会不断收到恶意内容。然而,影响仅局限于本地浏览器的用户。

Cross-Site Scripting:一旦攻击者控制了应用程序传送的响应,就可以选择多种恶意内容并将其传播给用户。Cross-Site Scripting 是最常见的攻击形式,这种攻击在响应中包含了恶意的 JavaScript 或其他代码,并在用户的浏览器中执行。基于 XSS 的攻击手段花样百出,几乎是无穷无尽的,但通常它们都会包含传输给攻击者的私有数据(如 Cookie 或者其他会话信息)。在攻击者的控制下,指引受害者进入恶意的网络内容;或者利用易受攻击的站点,对用户的机器进行其他恶意操作。对于易受攻击的应用程序用户,最常见且最危险的攻击就是使用 JavaScript 将会话和身份验证信息返回给攻击者,而后攻击者就可以完全控制受害者的帐号了。

Page Hijacking:除了利用一个易受攻击的应用程序向用户传输恶意内容,还可以利用相同的根漏洞,将服务器生成的供用户使用的敏感内容重定向,转而供攻击者使用。攻击者通过提交一个会导致两个响应的请求,即服务器做出的预期响应和攻击者创建的响应,致使某个中间节点(如共享的代理服务器)误导服务器所生成的响应,将本来应传送给用户的响应错误地传给攻击者。因为攻击者创建的请求产生了两个响应,第一个被解析为针对攻击者请求做出的响应,第二个则被忽略。当用户通过同一 TCP 连接发出合法请求时,攻击者的请求已经在此处等候,并被解析为针对受害者这一请求的响应。这时,攻击者将第二个请求发送给服务器,代理服务器利用针对受害者(用户)的、由该服务器产生的这一请求对服务器做出响应,因此,针对受害者的这一响应中会包含所有头文件或正文中的敏感信息。

Cookie Manipulation:当与类似跨站请求伪造的攻击相结合时,攻击者就可以篡改、添加、甚至覆盖合法用户的 cookie。

Open Redirect:如果允许未验证的输入来控制重定向机制所使用的 URL,可能会有利于攻击者发动钓鱼攻击。
References
[1] A. Klein Divide and Conquer: HTTP Response Splitting, Web Cache Poisoning Attacks, and Related Topics
[2] D. Crab HTTP Response Splitting
desc.dataflow.javascript.header_manipulation
Abstract
HTTP 响应头文件中包含未验证的数据会引发 cache-poisoning、cross-site scripting、cross-user defacement、page hijacking、cookie manipulation 或 open redirect。
Explanation
以下情况中会出现 Header Manipulation 漏洞:

1. 数据通过一个不可信赖的数据源进入 Web 应用程序,最常见的是 HTTP 请求。


2. 数据包含在一个 HTTP 响应头文件里,未经验证就发送给了 Web 用户。

如同许多软件安全漏洞一样,Header Manipulation 只是通向终端的一个途径,它本身并不是终端。从本质上看,这些漏洞是显而易见的:一个攻击者将恶意数据传送到易受攻击的应用程序,且该应用程序将数据包含在 HTTP 响应头文件中。

其中最常见的一种 Header Manipulation 攻击是 HTTP Response Splitting。为了成功地实施 HTTP Response Splitting 盗取,应用程序必须允许将那些包含 CR(回车,由 %0d 或 \r 指定)和 LF(换行,由 %0a 或 \n 指定)的字符输入到头文件中。攻击者利用这些字符不仅可以控制应用程序要发送的响应剩余头文件和正文,还可以创建完全受其控制的其他响应。

如今的许多现代应用程序服务器可以防止 HTTP 头文件感染恶意字符。例如,如果尝试使用被禁用的字符设置头文件,最新版本的 Apache Tomcat 会抛出 IllegalArgumentException。如果您的应用程序服务器能够防止设置带有换行符的头文件,则其具备对 HTTP Response Splitting 的防御能力。然而,单纯地过滤换行符可能无法保证应用程序不受 Cookie Manipulation 或 Open Redirects 的攻击,因此必须在设置带有用户输入的 HTTP 头文件时采取措施。

示例:以下代码段假设 namevalue 可能会被攻击者控制。这段代码设置了一个名称和值可能被攻击者控制的 HTTP 标头。


...
NSURLSessionConfiguration * config = [[NSURLSessionConfiguration alloc] init];
NSMutableDictionary *dict = @{};
[dict setObject:value forKey:name];
[config setHTTPAdditionalHeaders:dict];
...


假设一个名称/值对由 authorJane Smith 组成,则包含此标头的 HTTP 响应可能会以这样的形式出现:


HTTP/1.1 200 OK
...
author:Jane Smith
...


但是,由于该标头的值由未经验证的用户输入组成,因此攻击者可以提交恶意的名称/值对,例如 HTTP/1.1 200 OK\r\n...foobar,于是该 HTTP 响应将会拆分为如下形式的两个响应:


HTTP/1.1 200 OK
...

HTTP/1.1 200 OK
...
foo:bar


显然,第二个响应已完全由攻击者控制,攻击者可以用任何所需标头和正文内容构建该响应。攻击者可以构建任意 HTTP 响应,从而发起多种形式的攻击,包括:cross-user defacement、web and browser cache poisoning、cross-site scripting 和 page hijacking。

Cross-User Defacement:攻击者可以向一个易受攻击的服务器发出一个请求,导致服务器创建两个响应,其中第二个响应可能会被曲解为对其他请求的响应,而这一请求很可能是与服务器共享相同 TCP 连接的另一用户发出的。这种攻击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攻击者诱骗用户,让他们自己提交恶意请求;或在远程情况下,攻击者与用户共享同一个连接到服务器(如共享代理服务器)的 TCP 连接。最理想的情况是,攻击者通过这种方式使用户相信自己的应用程序已经遭受了黑客攻击,进而对应用程序的安全性失去信心。最糟糕的情况是,攻击者可能提供经特殊技术处理的内容,这些内容旨在模仿应用程序的执行方式,但会重定向用户的私人信息(如帐号和密码),将这些信息发送给攻击者。

缓存中毒:如果多用户 Web 缓存或者单用户浏览器缓存将恶意构建的响应缓存起来,该响应的破坏力会更大。如果响应缓存在共享的 Web 缓存(如在代理服务器中常见的缓存)中,那么使用该缓存的所有用户都会不断收到恶意内容,直到清除该缓存项为止。同样,如果响应缓存在单个用户的浏览器中,那么在清除该缓存项以前,该用户会不断收到恶意内容。然而,影响仅局限于本地浏览器的用户。

Cross-Site Scripting:一旦攻击者控制了应用程序传送的响应,就可以选择多种恶意内容并将其传播给用户。Cross-Site Scripting 是最常见的攻击形式,这种攻击在响应中包含了恶意的 JavaScript 或其他代码,并在用户的浏览器中执行。基于 XSS 的攻击手段花样百出,几乎是无穷无尽的,但通常它们都会包含传输给攻击者的私有数据(如 Cookie 或者其他会话信息)。在攻击者的控制下,指引受害者进入恶意的网络内容;或者利用易受攻击的站点,对用户的机器进行其他恶意操作。对于易受攻击的应用程序用户,最常见且最危险的攻击就是使用 JavaScript 将会话和身份验证信息返回给攻击者,而后攻击者就可以完全控制受害者的帐号了。

Page Hijacking:除了利用一个易受攻击的应用程序向用户传输恶意内容,还可以利用相同的根漏洞,将服务器生成的供用户使用的敏感内容重定向,转而供攻击者使用。攻击者通过提交一个会导致两个响应的请求,即服务器做出的预期响应和攻击者创建的响应,致使某个中间节点(如共享的代理服务器)误导服务器所生成的响应,将本来应传送给用户的响应错误地传给攻击者。因为攻击者创建的请求产生了两个响应,第一个被解析为针对攻击者请求做出的响应,第二个则被忽略。当用户通过同一 TCP 连接发出合法请求时,攻击者的请求已经在此处等候,并被解析为针对受害者这一请求的响应。这时,攻击者将第二个请求发送给服务器,代理服务器利用针对受害者(用户)的、由该服务器产生的这一请求对服务器做出响应,因此,针对受害者的这一响应中会包含所有头文件或正文中的敏感信息。

Cookie Manipulation:当与类似跨站请求伪造的攻击相结合时,攻击者就可以篡改、添加、甚至覆盖合法用户的 cookie。

Open Redirect:如果允许未验证的输入来控制重定向机制所使用的 URL,可能会有利于攻击者发动钓鱼攻击。
References
[1] A. Klein Divide and Conquer: HTTP Response Splitting, Web Cache Poisoning Attacks, and Related Topics
[2] D. Crab HTTP Response Splitting
desc.dataflow.objc.header_manipulation
Abstract
HTTP 响应头文件中包含未验证的数据会引发 cache-poisoning、cross-site scripting、cross-user defacement、page hijacking、cookie manipulation 或 open redirect。
Explanation
以下情况中会出现 Header Manipulation 漏洞:

1. 数据通过一个不可信赖的数据源进入 Web 应用程序,最常见的是 HTTP 请求。

2. 数据包含在一个 HTTP 响应头文件里,未经验证就发送给了 Web 用户。

如同许多软件安全漏洞一样,Header Manipulation 只是通向终端的一个途径,它本身并不是终端。从本质上看,这些漏洞是显而易见的:一个攻击者将恶意数据传送到易受攻击的应用程序,且该应用程序将数据包含在 HTTP 响应头文件中。

其中最常见的一种 Header Manipulation 攻击是 HTTP Response Splitting。为了成功地实施 HTTP Response Splitting 盗取,应用程序必须允许将那些包含 CR(回车,由 %0d 或 \r 指定)和 LF(换行,由 %0a 或 \n 指定)的字符输入到头文件中。攻击者利用这些字符不仅可以控制应用程序要发送的响应剩余头文件和正文,还可以创建完全受其控制的其他响应。

如今的许多现代应用程序服务器可以防止 HTTP 头文件感染恶意字符。例如,当新行传递到 header() 函数时,最新版本的 PHP 将生成一个警告并停止创建头文件。如果您的 PHP 版本能够阻止设置带有换行符的头文件,则其具备对 HTTP Response Splitting 的防御能力。然而,单纯地过滤换行符可能无法保证应用程序不受 Cookie Manipulation 或 Open Redirects 的攻击,因此必须在设置带有用户输入的 HTTP 头文件时采取措施。

示例: 下段代码会从 HTTP 请求读取位置,并在 HTTP 响应的位置字段的头文件中对其进行设置。


<?php
$location = $_GET['some_location'];
...
header("location: $location");
?>


假设在请求中提交了一个由标准字母数字字符组成的字符串,如“index.html”,则包含该 Cookie 的 HTTP 响应可能表现为以下形式:


HTTP/1.1 200 OK
...
location: index.html
...


然而,因为该位置的值由未经验证的用户输入组成,所以仅当提交给 some_location 的值不包含任何 CR 和 LF 字符时,响应才会保留这种形式。如果攻击者提交的是一个恶意字符串,比如“index.html\r\nHTTP/1.1 200 OK\r\n...”,那么 HTTP 响应就会被分割成以下形式的两个响应:


HTTP/1.1 200 OK
...
location: index.html

HTTP/1.1 200 OK
...


显然,第二个响应已完全由攻击者控制,攻击者可以用任何所需标头和正文内容构建该响应。攻击者可以构建任意 HTTP 响应,从而发起多种形式的攻击,包括:cross-user defacement、web and browser cache poisoning、cross-site scripting 和 page hijacking。

Cross-User Defacement:攻击者可以向一个易受攻击的服务器发出一个请求,导致服务器创建两个响应,其中第二个响应可能会被曲解为对其他请求的响应,而这一请求很可能是与服务器共享相同 TCP 连接的另一用户发出的。这种攻击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攻击者诱骗用户,让他们自己提交恶意请求;或在远程情况下,攻击者与用户共享同一个连接到服务器(如共享代理服务器)的 TCP 连接。最理想的情况是,攻击者通过这种方式使用户相信自己的应用程序已经遭受了黑客攻击,进而对应用程序的安全性失去信心。最糟糕的情况是,攻击者可能提供经特殊技术处理的内容,这些内容旨在模仿应用程序的执行方式,但会重定向用户的私人信息(如帐号和密码),将这些信息发送给攻击者。

Cache Poisoning: 如果多用户 Web 缓存或者单用户浏览器缓存将恶意构建的响应缓存起来,该响应的破坏力会更大。如果响应缓存在共享的 Web 缓存(如在代理服务器中常见的缓存)中,那么使用该缓存的所有用户都会不断收到恶意内容,直到清除该缓存项为止。同样,如果响应缓存在单个用户的浏览器中,那么在清除该缓存项以前,该用户会不断收到恶意内容。然而,影响仅局限于本地浏览器的用户。

Cross-Site Scripting:一旦攻击者控制了应用程序传送的响应,就可以选择多种恶意内容并将其传播给用户。Cross-Site Scripting 是最常见的攻击形式,这种攻击在响应中包含了恶意的 JavaScript 或其他代码,并在用户的浏览器中执行。基于 XSS 的攻击手段花样百出,几乎是无穷无尽的,但通常它们都会包含传输给攻击者的私有数据(如 Cookie 或者其他会话信息)。在攻击者的控制下,指引受害者进入恶意的网络内容;或者利用易受攻击的站点,对用户的机器进行其他恶意操作。对于易受攻击的应用程序用户,最常见且最危险的攻击就是使用 JavaScript 将会话和身份验证信息返回给攻击者,而后攻击者就可以完全控制受害者的帐号了。

Page Hijacking:除了利用一个易受攻击的应用程序向用户传输恶意内容,还可以利用相同的根漏洞,将服务器生成的供用户使用的敏感内容重定向,转而供攻击者使用。攻击者通过提交一个会导致两个响应的请求,即服务器做出的预期响应和攻击者创建的响应,致使某个中间节点(如共享的代理服务器)误导服务器所生成的响应,将本来应传送给用户的响应错误地传给攻击者。因为攻击者创建的请求产生了两个响应,第一个被解析为针对攻击者请求做出的响应,第二个则被忽略。当用户通过同一 TCP 连接发出合法请求时,攻击者的请求已经在此处等候,并被解析为针对受害者这一请求的响应。这时,攻击者将第二个请求发送给服务器,代理服务器利用针对受害者(用户)的、由该服务器产生的这一请求对服务器做出响应,因此,针对受害者的这一响应中会包含所有头文件或正文中的敏感信息。

Cookie Manipulation:当与类似跨站请求伪造的攻击相结合时,攻击者就可以篡改、添加、甚至覆盖合法用户的 cookie。

Open Redirect:如果允许未验证的输入来控制重定向机制所使用的 URL,可能会有利于攻击者发动钓鱼攻击。
References
[1] A. Klein Divide and Conquer: HTTP Response Splitting, Web Cache Poisoning Attacks, and Related Topics
[2] D. Crab HTTP Response Splitting
desc.dataflow.php.header_manipulation
Abstract
HTTP 响应头文件中包含未验证的数据会引发 cache-poisoning、cross-site scripting、cross-user defacement、page hijacking、cookie manipulation 或 open redirect。
Explanation
以下情况中会出现 Header Manipulation 漏洞:

1. 数据通过一个不可信赖的数据源进入 Web 应用程序,最常见的是 HTTP 请求。

2. 数据包含在一个 HTTP 响应头文件里,未经验证就发送给了 Web 用户。

如同许多软件安全漏洞一样,Header Manipulation 只是通向终端的一个途径,它本身并不是终端。从本质上看,这些漏洞是显而易见的:一个攻击者将恶意数据传送到易受攻击的应用程序,且该应用程序将数据包含在 HTTP 响应头文件中。

其中最常见的一种 Header Manipulation 攻击是 HTTP Response Splitting。为了成功地实施 HTTP Response Splitting 盗取,应用程序必须允许将那些包含 CR(回车,由 %0d 或 \r 指定)和 LF(换行,由 %0a 或 \n 指定)的字符输入到头文件中。攻击者利用这些字符不仅可以控制应用程序要发送的响应剩余头文件和正文,还可以创建完全受其控制的其他响应。

如今的许多现代应用程序服务器可以防止 HTTP 头文件感染恶意字符。如果您的应用程序服务器能够防止设置带有换行符的头文件,则其具备对 HTTP Response Splitting 的防御能力。然而,单纯地过滤换行符可能无法保证应用程序不受 Cookie Manipulation 或 Open Redirects 的攻击,因此必须在设置带有用户输入的 HTTP 头文件时采取措施。

示例:以下代码片段会从 HTTP 请求中读取网络日志项的作者名字 author,并将其置于一个 HTTP 响应的 Cookie 头文件中。


...
-- Assume QUERY_STRING looks like AUTHOR_PARAM=Name
author := SUBSTR(OWA_UTIL.get_cgi_env('QUERY_STRING'), 14);
OWA_UTIL.mime_header('text/html', false);
OWA_COOKE.send('author', author);
OWA_UTIL.http_header_close;
...


假设在请求中提交了一个字符串,该字符串由标准的字母数字字符组成,如“Jane Smith”,那么包含该 Cookie 的 HTTP 响应可能表现为以下形式:


HTTP/1.1 200 OK
...
Set-Cookie: author=Jane Smith
...


然而,因为 cookie 值来源于未经校验的用户输入,所以仅当提交给 AUTHOR_PARAM 的值不包含任何 CR 和 LF 字符时,响应才会保留这种形式。如果攻击者提交的是一个恶意字符串,比如“Wiley Hacker\r\nHTTP/1.1 200 OK\r\n...”,那么 HTTP 响应就会被分割成以下形式的两个响应:


HTTP/1.1 200 OK
...
Set-Cookie: author=Wiley Hacker

HTTP/1.1 200 OK
...


显然,第二个响应已完全由攻击者控制,攻击者可以用任何所需标头和正文内容构建该响应。攻击者可以构建任意 HTTP 响应,从而发起多种形式的攻击,包括:cross-user defacement、web and browser cache poisoning、cross-site scripting 和 page hijacking。

Cross-User Defacement:攻击者可以向一个易受攻击的服务器发出一个请求,导致服务器创建两个响应,其中第二个响应可能会被曲解为对其他请求的响应,而这一请求很可能是与服务器共享相同 TCP 连接的另一用户发出的。这种攻击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攻击者诱骗用户,让他们自己提交恶意请求;或在远程情况下,攻击者与用户共享同一个连接到服务器(如共享代理服务器)的 TCP 连接。最理想的情况是,攻击者通过这种方式使用户相信自己的应用程序已经遭受了黑客攻击,进而对应用程序的安全性失去信心。最糟糕的情况是,攻击者可能提供经特殊技术处理的内容,这些内容旨在模仿应用程序的执行方式,但会重定向用户的私人信息(如帐号和密码),将这些信息发送给攻击者。

缓存中毒:如果多用户 Web 缓存或者单用户浏览器缓存将恶意构建的响应缓存起来,该响应的破坏力会更大。如果响应缓存在共享的 Web 缓存(如在代理服务器中常见的缓存)中,那么使用该缓存的所有用户都会不断收到恶意内容,直到清除该缓存项为止。同样,如果响应缓存在单个用户的浏览器中,那么在清除该缓存项以前,该用户会不断收到恶意内容。然而,影响仅局限于本地浏览器的用户。

Cross-Site Scripting:一旦攻击者控制了应用程序传送的响应,就可以选择多种恶意内容并将其传播给用户。Cross-Site Scripting 是最常见的攻击形式,这种攻击在响应中包含了恶意的 JavaScript 或其他代码,并在用户的浏览器中执行。基于 XSS 的攻击手段花样百出,几乎是无穷无尽的,但通常它们都会包含传输给攻击者的私有数据(如 Cookie 或者其他会话信息)。在攻击者的控制下,指引受害者进入恶意的网络内容;或者利用易受攻击的站点,对用户的机器进行其他恶意操作。对于易受攻击的应用程序用户,最常见且最危险的攻击就是使用 JavaScript 将会话和身份验证信息返回给攻击者,而后攻击者就可以完全控制受害者的帐号了。

Page Hijacking:除了利用一个易受攻击的应用程序向用户传输恶意内容,还可以利用相同的根漏洞,将服务器生成的供用户使用的敏感内容重定向,转而供攻击者使用。攻击者通过提交一个会导致两个响应的请求,即服务器做出的预期响应和攻击者创建的响应,致使某个中间节点(如共享的代理服务器)误导服务器所生成的响应,将本来应传送给用户的响应错误地传给攻击者。因为攻击者创建的请求产生了两个响应,第一个被解析为针对攻击者请求做出的响应,第二个则被忽略。当用户通过同一 TCP 连接发出合法请求时,攻击者的请求已经在此处等候,并被解析为针对受害者这一请求的响应。这时,攻击者将第二个请求发送给服务器,代理服务器利用针对受害者(用户)的、由该服务器产生的这一请求对服务器做出响应,因此,针对受害者的这一响应中会包含所有头文件或正文中的敏感信息。

Cookie Manipulation:当与类似跨站请求伪造的攻击相结合时,攻击者就可以篡改、添加、甚至覆盖合法用户的 cookie。

Open Redirect:如果允许未验证的输入来控制重定向机制所使用的 URL,可能会有利于攻击者发动钓鱼攻击。
References
[1] A. Klein Divide and Conquer: HTTP Response Splitting, Web Cache Poisoning Attacks, and Related Topics
[2] D. Crab HTTP Response Splitting
desc.dataflow.sql.header_manipulation
Abstract
HTTP 响应头文件中包含未验证的数据会引发 cache-poisoning、cross-site scripting、cross-user defacement、page hijacking、cookie manipulation 或 open redirect。
Explanation
以下情况中会出现 Header Manipulation 漏洞:

1. 数据通过一个不可信赖的数据源进入 Web 应用程序,最常见的是 HTTP 请求。

2. 数据包含在一个 HTTP 响应头文件里,未经验证就发送给了 Web 用户。

如同许多软件安全漏洞一样,Header Manipulation 只是通向终端的一个途径,它本身并不是终端。从本质上看,这些漏洞是显而易见的:一个攻击者将恶意数据传送到易受攻击的应用程序,且该应用程序将数据包含在 HTTP 响应头文件中。

其中最常见的一种 Header Manipulation 攻击是 HTTP Response Splitting。为了成功地实施 HTTP Response Splitting 盗取,应用程序必须允许将那些包含 CR(回车,由 %0d 或 \r 指定)和 LF(换行,由 %0a 或 \n 指定)的字符输入到头文件中。攻击者利用这些字符不仅可以控制应用程序要发送的响应剩余头文件和正文,还可以创建完全受其控制的其他响应。

如今的许多现代应用程序服务器可以防止 HTTP 头文件感染恶意字符。如果您的应用程序服务器能够防止设置带有换行符的头文件,则其具备对 HTTP Response Splitting 的防御能力。然而,单纯地过滤换行符可能无法保证应用程序不受 Cookie Manipulation 或 Open Redirects 的攻击,因此必须在设置带有用户输入的 HTTP 头文件时采取措施。

示例:下段代码会从 HTTP 请求读取位置,并将其设置到 HTTP 响应的位置字段的头文件中。


location = req.field('some_location')
...
response.addHeader("location",location)


假设在请求中提交了一个由标准字母数字字符组成的字符串,如“index.html”,则包含该 Cookie 的 HTTP 响应可能表现为以下形式:


HTTP/1.1 200 OK
...
location: index.html
...


然而,因为该位置的值由未经验证的用户输入组成,所以仅当提交给 some_location 的值不包含任何 CR 和 LF 字符时,响应才会保留这种形式。如果攻击者提交的是一个恶意字符串,比如“index.html\r\nHTTP/1.1 200 OK\r\n...”,那么 HTTP 响应就会被分割成以下形式的两个响应:


HTTP/1.1 200 OK
...
location: index.html

HTTP/1.1 200 OK
...


显然,第二个响应已完全由攻击者控制,攻击者可以用任何所需标头和正文内容构建该响应。攻击者可以构建任意 HTTP 响应,从而发起多种形式的攻击,包括:cross-user defacement、web and browser cache poisoning、cross-site scripting 和 page hijacking。

Cross-User Defacement:攻击者可以向一个易受攻击的服务器发出一个请求,导致服务器创建两个响应,其中第二个响应可能会被曲解为对其他请求的响应,而这一请求很可能是与服务器共享相同 TCP 连接的另一用户发出的。这种攻击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攻击者诱骗用户,让他们自己提交恶意请求;或在远程情况下,攻击者与用户共享同一个连接到服务器(如共享代理服务器)的 TCP 连接。最理想的情况是,攻击者通过这种方式使用户相信自己的应用程序已经遭受了黑客攻击,进而对应用程序的安全性失去信心。最糟糕的情况是,攻击者可能提供经特殊技术处理的内容,这些内容旨在模仿应用程序的执行方式,但会重定向用户的私人信息(如帐号和密码),将这些信息发送给攻击者。

Cache Poisoning: 如果多用户 Web 缓存或者单用户浏览器缓存将恶意构建的响应缓存起来,该响应的破坏力会更大。如果响应缓存在共享的 Web 缓存(如在代理服务器中常见的缓存)中,那么使用该缓存的所有用户都会不断收到恶意内容,直到清除该缓存项为止。同样,如果响应缓存在单个用户的浏览器中,那么在清除该缓存项以前,该用户会不断收到恶意内容。然而,影响仅局限于本地浏览器的用户。

Cross-Site Scripting:一旦攻击者控制了应用程序传送的响应,就可以选择多种恶意内容并将其传播给用户。Cross-Site Scripting 是最常见的攻击形式,这种攻击在响应中包含了恶意的 JavaScript 或其他代码,并在用户的浏览器中执行。基于 XSS 的攻击手段花样百出,几乎是无穷无尽的,但通常它们都会包含传输给攻击者的私有数据(如 Cookie 或者其他会话信息)。在攻击者的控制下,指引受害者进入恶意的网络内容;或者利用易受攻击的站点,对用户的机器进行其他恶意操作。对于易受攻击的应用程序用户,最常见且最危险的攻击就是使用 JavaScript 将会话和身份验证信息返回给攻击者,而后攻击者就可以完全控制受害者的帐号了。

Page Hijacking:除了利用一个易受攻击的应用程序向用户传输恶意内容,还可以利用相同的根漏洞,将服务器生成的供用户使用的敏感内容重定向,转而供攻击者使用。攻击者通过提交一个会导致两个响应的请求,即服务器做出的预期响应和攻击者创建的响应,致使某个中间节点(如共享的代理服务器)误导服务器所生成的响应,将本来应传送给用户的响应错误地传给攻击者。因为攻击者创建的请求产生了两个响应,第一个被解析为针对攻击者请求做出的响应,第二个则被忽略。当用户通过同一 TCP 连接发出合法请求时,攻击者的请求已经在此处等候,并被解析为针对受害者这一请求的响应。这时,攻击者将第二个请求发送给服务器,代理服务器利用针对受害者(用户)的、由该服务器产生的这一请求对服务器做出响应,因此,针对受害者的这一响应中会包含所有头文件或正文中的敏感信息。

Cookie Manipulation:当与类似跨站请求伪造的攻击相结合时,攻击者就可以篡改、添加、甚至覆盖合法用户的 cookie。

Open Redirect:如果允许未验证的输入来控制重定向机制所使用的 URL,可能会有利于攻击者发动钓鱼攻击。
References
[1] A. Klein Divide and Conquer: HTTP Response Splitting, Web Cache Poisoning Attacks, and Related Topics
[2] D. Crab HTTP Response Splitting
desc.dataflow.python.header_manipulation
Abstract
HTTP 响应头文件中包含未验证的数据会引发 cache-poisoning、cross-site scripting、cross-user defacement、page hijacking、cookie manipulation 或 open redirect。
Explanation
以下情况中会出现 Header Manipulation 漏洞:

1. 数据通过一个不可信赖的数据源进入 Web 应用程序,最常见的是 HTTP 请求。

2. 数据包含在一个 HTTP 响应头文件里,未经验证就发送给了 Web 用户。

如同许多软件安全漏洞一样,Header Manipulation 只是通向终端的一个途径,它本身并不是终端。从本质上看,这些漏洞是显而易见的:一个攻击者将恶意数据传送到易受攻击的应用程序,且该应用程序将数据包含在 HTTP 响应头文件中。

其中最常见的一种 Header Manipulation 攻击是 HTTP Response Splitting。为了成功地实施 HTTP Response Splitting 盗取,应用程序必须允许将那些包含 CR(回车,由 %0d 或 \r 指定)和 LF(换行,由 %0a 或 \n 指定)的字符输入到头文件中。攻击者利用这些字符不仅可以控制应用程序要发送的响应剩余头文件和正文,还可以创建完全受其控制的其他响应。

如今的许多现代应用程序服务器可以防止 HTTP 头文件感染恶意字符。例如,如果尝试使用被禁用的字符设置头文件,最新版本的 Apache Tomcat 会抛出 IllegalArgumentException。如果您的应用程序服务器能够防止设置带有换行符的头文件,则其具备对 HTTP Response Splitting 的防御能力。然而,单纯地过滤换行符可能无法保证应用程序不受 Cookie Manipulation 或 Open Redirects 的攻击,因此必须在设置带有用户输入的 HTTP 头文件时采取措施。

示例:以下代码段会从 HTTP 请求中读取网络日志项的作者 author 的名字,并在发往站点另一部分的 Get 请求中使用它。


author = req.params[AUTHOR_PARAM]
http = Net::HTTP.new(URI("http://www.mysite.com"))
http.post('/index.php', "author=#{author}")


假设在请求中提交了一个由标准字母数字字符组成的字符串,例如“Jane Smith”,HTTP 响应可能表现为以下形式:


POST /index.php HTTP/1.1
Host: www.mysite.com
author=Jane Smith
...


然而,因为 URL 值是由未经验证的用户输入形成的,所以仅当提交给 AUTHOR_PARAM 的值不包含任何 CR 和 LF 字符时,响应才会保留这种形式。如果攻击者提交的是一个恶意字符串,例如“Wiley Hacker\r\nPOST /index.php HTTP/1.1\r\n...”,那么 HTTP 响应就会被分割成以下形式的两个响应:


POST /index.php HTTP/1.1
Host: www.mysite.com
author=Wiley Hacker

POST /index.php HTTP/1.1
...


显然,第二个响应已完全由攻击者控制,攻击者可以用任何所需标头和正文内容构建该响应。攻击者可以构建任意 HTTP 响应,从而发起多种形式的攻击,包括:cross-user defacement、web and browser cache poisoning、cross-site scripting 和 page hijacking。

Cross-User Defacement:攻击者可以向一个易受攻击的服务器发出一个请求,导致服务器创建两个响应,其中第二个响应可能会被曲解为对其他请求的响应,而这一请求很可能是与服务器共享相同 TCP 连接的另一用户发出的。这种攻击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攻击者诱骗用户,让他们自己提交恶意请求;或在远程情况下,攻击者与用户共享同一个连接到服务器(如共享代理服务器)的 TCP 连接。最理想的情况是,攻击者通过这种方式使用户相信自己的应用程序已经遭受了黑客攻击,进而对应用程序的安全性失去信心。最糟糕的情况是,攻击者可能提供经特殊技术处理的内容,这些内容旨在模仿应用程序的执行方式,但会重定向用户的私人信息(如帐号和密码),将这些信息发送给攻击者。

缓存中毒: 如果多用户 Web 缓存或者单用户浏览器缓存将恶意构建的响应缓存起来,该响应的破坏力会更大。如果响应被缓存在共享的 Web 缓存(如在代理服务器中常见的缓存)中,那么使用该缓存的所有用户都会不断收到恶意内容,直到清除该缓存项为止。同样,如果响应缓存在单个用户的浏览器中,那么在清除该缓存项以前,该用户会不断收到恶意内容。然而,影响仅局限于本地浏览器的用户。

Cross-Site Scripting:一旦攻击者控制了应用程序传送的响应,就可以选择多种恶意内容并将其传播给用户。Cross-Site Scripting 是最常见的攻击形式,这种攻击在响应中包含了恶意的 JavaScript 或其他代码,并在用户的浏览器中执行。基于 XSS 的攻击手段花样百出,几乎是无穷无尽的,但通常它们都会包含传输给攻击者的私有数据(如 Cookie 或者其他会话信息)。在攻击者的控制下,指引受害者进入恶意的网络内容;或者利用易受攻击的站点,对用户的机器进行其他恶意操作。对于易受攻击的应用程序用户,最常见且最危险的攻击就是使用 JavaScript 将会话和身份验证信息返回给攻击者,而后攻击者就可以完全控制受害者的帐号了。

Page Hijacking:除了利用一个易受攻击的应用程序向用户传输恶意内容,还可以利用相同的根漏洞,将服务器生成的供用户使用的敏感内容重定向,转而供攻击者使用。攻击者通过提交一个会导致两个响应的请求,即服务器做出的预期响应和攻击者创建的响应,致使某个中间节点(如共享的代理服务器)误导服务器所生成的响应,将本来应传送给用户的响应错误地传给攻击者。因为攻击者创建的请求产生了两个响应,第一个被解析为针对攻击者请求做出的响应,第二个则被忽略。当用户通过同一 TCP 连接发出合法请求时,攻击者的请求已经在此处等候,并被解析为针对受害者这一请求的响应。这时,攻击者将第二个请求发送给服务器,代理服务器利用针对受害者(用户)的、由该服务器产生的这一请求对服务器做出响应,因此,针对受害者的这一响应中会包含所有头文件或正文中的敏感信息。

Cookie Manipulation:当与类似跨站请求伪造的攻击相结合时,攻击者就可以篡改、添加、甚至覆盖合法用户的 cookie。

Open Redirect:如果允许未验证的输入来控制重定向机制所使用的 URL,可能会有利于攻击者发动钓鱼攻击。
desc.dataflow.ruby.header_manipulation
Abstract
HTTP 响应标头中包含未经验证的数据会招致 Cache-Poisoning、Cross-Site Scripting、Cross-User Defacement、Page Hijacking、Cookie Manipulation 或 Open Redirect 攻击。
Explanation
Header Manipulation 漏洞会在以下情况下发生:

1. 数据通过不可信来源进入 Web 应用程序,最常见的是 HTTP 请求。

2. 数据包含在未经验证就发送给 Web 用户的 HTTP 响应标头中。

如同许多软件安全漏洞一样,Header Manipulation 只是通向终端的一个途径,它本身并不是终端。 从本质上看,这些漏洞是显而易见的:攻击者将恶意数据传送到易受攻击的应用程序,然后该应用程序将这些数据包含在 HTTP 响应标头中。

其中最常见的一种 Header Manipulation 攻击是 HTTP Response Splitting。 为了成功实施 HTTP Response Splitting 漏洞,该应用程序必须允许将包含 CR(回车符,也可以由 %0d 或 \r 指定)和 LF(换行符,也可以由 %0a 或 \n 指定)字符的输入包含在标头中。 攻击者不仅可以利用这些字符控制应用程序要发送的响应的剩余标头和正文,还可以创建完全受其控制的其他响应。

如今的许多现代应用程序服务器可以防止 HTTP 标头感染恶意字符。 例如,如果尝试使用被禁用的字符设置标头,Play Framework 会抛出异常。 如果您的应用程序服务器能够防止设置带有换行符的标头,则其具备对 HTTP Response Splitting 的防御能力。 然而,单纯地过滤换行符可能无法保证应用程序不受 Cookie Manipulation 或 Open Redirects 的攻击,因此在设置带有用户输入的 HTTP 标头时仍需小心谨慎。
References
[1] A. Klein Divide and Conquer: HTTP Response Splitting, Web Cache Poisoning Attacks, and Related Topics
[2] D. Crab HTTP Response Splitting
desc.dataflow.scala.header_manipulation
Abstract
HTTP 响应头文件中包含未验证的数据会引发 cache-poisoning、cross-site scripting、cross-user defacement、page hijacking、cookie manipulation 或 open redirect。
Explanation
以下情况中会出现 Header Manipulation 漏洞:

1. 数据通过一个不可信赖的数据源进入 Web 应用程序,最常见的是 HTTP 请求。


2. 数据包含在一个 HTTP 响应头文件里,未经验证就发送给了 Web 用户。

如同许多软件安全漏洞一样,Header Manipulation 只是通向终端的一个途径,它本身并不是终端。从本质上看,这些漏洞是显而易见的:一个攻击者将恶意数据传送到易受攻击的应用程序,且该应用程序将数据包含在 HTTP 响应头文件中。

其中最常见的一种 Header Manipulation 攻击是 HTTP Response Splitting。为了成功地实施 HTTP Response Splitting 盗取,应用程序必须允许将那些包含 CR(回车,由 %0d 或 \r 指定)和 LF(换行,由 %0a 或 \n 指定)的字符输入到头文件中。攻击者利用这些字符不仅可以控制应用程序要发送的响应剩余头文件和正文,还可以创建完全受其控制的其他响应。

如今的许多现代应用程序服务器可以防止 HTTP 头文件感染恶意字符。例如,如果尝试使用被禁用的字符设置头文件,最新版本的 Apache Tomcat 会抛出 IllegalArgumentException。如果您的应用程序服务器能够防止设置带有换行符的头文件,则其具备对 HTTP Response Splitting 的防御能力。然而,单纯地过滤换行符可能无法保证应用程序不受 Cookie Manipulation 或 Open Redirects 的攻击,因此必须在设置带有用户输入的 HTTP 头文件时采取措施。

示例:以下代码段假设 namevalue 可能会被攻击者控制。这段代码设置了一个名称和值可能被攻击者控制的 HTTP 标头。


...
var headers = []
headers[name] = value
let config = NSURLSessionConfiguration.backgroundSessionConfigurationWithIdentifier("com.acme")
config.HTTPAdditionalHeaders = headers
...


假设一个名称/值对由 authorJane Smith 组成,则包含此标头的 HTTP 响应可能会以这样的形式出现:


HTTP/1.1 200 OK
...
author:Jane Smith
...


但是,由于该标头的值由未经验证的用户输入组成,因此攻击者可以提交恶意的名称/值对,例如 HTTP/1.1 200 OK\r\n...foobar,于是该 HTTP 响应将会拆分为如下形式的两个响应:


HTTP/1.1 200 OK
...

HTTP/1.1 200 OK
...
foo:bar


显然,第二个响应已完全由攻击者控制,攻击者可以用任何所需标头和正文内容构建该响应。攻击者可以构建任意 HTTP 响应,从而发起多种形式的攻击,包括:cross-user defacement、web and browser cache poisoning、cross-site scripting 和 page hijacking。

Cross-User Defacement:攻击者可以向一个易受攻击的服务器发出一个请求,导致服务器创建两个响应,其中第二个响应可能会被曲解为对其他请求的响应,而这一请求很可能是与服务器共享相同 TCP 连接的另一用户发出的。这种攻击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攻击者诱骗用户,让他们自己提交恶意请求;或在远程情况下,攻击者与用户共享同一个连接到服务器(如共享代理服务器)的 TCP 连接。最理想的情况是,攻击者通过这种方式使用户相信自己的应用程序已经遭受了黑客攻击,进而对应用程序的安全性失去信心。最糟糕的情况是,攻击者可能提供经特殊技术处理的内容,这些内容旨在模仿应用程序的执行方式,但会重定向用户的私人信息(如帐号和密码),将这些信息发送给攻击者。

缓存中毒:如果多用户 Web 缓存或者单用户浏览器缓存将恶意构建的响应缓存起来,该响应的破坏力会更大。如果响应缓存在共享的 Web 缓存(如在代理服务器中常见的缓存)中,那么使用该缓存的所有用户都会不断收到恶意内容,直到清除该缓存项为止。同样,如果响应缓存在单个用户的浏览器中,那么在清除该缓存项以前,该用户会不断收到恶意内容。然而,影响仅局限于本地浏览器的用户。

Cross-Site Scripting:一旦攻击者控制了应用程序传送的响应,就可以选择多种恶意内容并将其传播给用户。Cross-Site Scripting 是最常见的攻击形式,这种攻击在响应中包含了恶意的 JavaScript 或其他代码,并在用户的浏览器中执行。基于 XSS 的攻击手段花样百出,几乎是无穷无尽的,但通常它们都会包含传输给攻击者的私有数据(如 Cookie 或者其他会话信息)。在攻击者的控制下,指引受害者进入恶意的网络内容;或者利用易受攻击的站点,对用户的机器进行其他恶意操作。对于易受攻击的应用程序用户,最常见且最危险的攻击就是使用 JavaScript 将会话和身份验证信息返回给攻击者,而后攻击者就可以完全控制受害者的帐号了。

Page Hijacking:除了利用一个易受攻击的应用程序向用户传输恶意内容,还可以利用相同的根漏洞,将服务器生成的供用户使用的敏感内容重定向,转而供攻击者使用。攻击者通过提交一个会导致两个响应的请求,即服务器做出的预期响应和攻击者创建的响应,致使某个中间节点(如共享的代理服务器)误导服务器所生成的响应,将本来应传送给用户的响应错误地传给攻击者。因为攻击者创建的请求产生了两个响应,第一个被解析为针对攻击者请求做出的响应,第二个则被忽略。当用户通过同一 TCP 连接发出合法请求时,攻击者的请求已经在此处等候,并被解析为针对受害者这一请求的响应。这时,攻击者将第二个请求发送给服务器,代理服务器利用针对受害者(用户)的、由该服务器产生的这一请求对服务器做出响应,因此,针对受害者的这一响应中会包含所有头文件或正文中的敏感信息。

Cookie Manipulation:当与类似跨站请求伪造的攻击相结合时,攻击者就可以篡改、添加、甚至覆盖合法用户的 cookie。

Open Redirect:如果允许未验证的输入来控制重定向机制所使用的 URL,可能会有利于攻击者发动钓鱼攻击。
References
[1] A. Klein Divide and Conquer: HTTP Response Splitting, Web Cache Poisoning Attacks, and Related Topics
[2] D. Crab HTTP Response Splitting
desc.dataflow.swift.header_manipulation
Abstract
HTTP 响应头文件中包含未验证的数据会引发 cache-poisoning、cross-site scripting、cross-user defacement、page hijacking、cookie manipulation 或 open redirect。
Explanation
以下情况中会出现 Header Manipulation 漏洞:

1. 数据通过一个不可信赖的数据源进入 Web 应用程序,最常见的是 HTTP 请求。

2. 数据包含在一个 HTTP 响应头文件里,未经验证就发送给了 Web 用户。

如同许多软件安全漏洞一样,Header Manipulation 只是通向终端的一个途径,它本身并不是终端。从本质上看,这些漏洞是显而易见的:一个攻击者将恶意数据传送到易受攻击的应用程序,且该应用程序将数据包含在 HTTP 响应头文件中。

其中最常见的一种 Header Manipulation 攻击是 HTTP Response Splitting。为了成功地实施 HTTP Response Splitting 盗取,应用程序必须允许将那些包含 CR(回车,由 %0d 或 \r 指定)和 LF(换行,由 %0a 或 \n 指定)的字符输入到头文件中。攻击者利用这些字符不仅可以控制应用程序要发送的响应剩余头文件和正文,还可以创建完全受其控制的其他响应。

如今的许多现代应用程序服务器可以防止 HTTP 头文件感染恶意字符,然而支持经典 ASP 的服务器通常不具备该保护机制。

示例:以下代码片段会从 HTTP 请求中读取网络日志项的作者名字 author,并将其置于一个 HTTP 响应的 Cookie 头文件中。


...
author = Request.Form(AUTHOR_PARAM)
Response.Cookies("author") = author
Response.Cookies("author").Expires = cookieExpiration
...


假设在请求中提交了一个字符串,该字符串由标准的字母数字字符组成,如“Jane Smith”,那么包含该 Cookie 的 HTTP 响应可能表现为以下形式:


HTTP/1.1 200 OK
...
Set-Cookie: author=Jane Smith
...


然而,因为 cookie 值来源于未经校验的用户输入,所以仅当提交给 AUTHOR_PARAM 的值不包含任何 CR 和 LF 字符时,响应才会保留这种形式。如果攻击者提交的是一个恶意字符串,比如“Wiley Hacker\r\nHTTP/1.1 200 OK\r\n...”,那么 HTTP 响应就会被分割成以下形式的两个响应:


HTTP/1.1 200 OK
...
Set-Cookie: author=Wiley Hacker

HTTP/1.1 200 OK
...


显然,第二个响应已完全由攻击者控制,攻击者可以用任何所需标头和正文内容构建该响应。攻击者可以构建任意 HTTP 响应,从而发起多种形式的攻击,包括:cross-user defacement、web and browser cache poisoning、cross-site scripting 和 page hijacking。

Cross-User Defacement:攻击者可以向一个易受攻击的服务器发出一个请求,导致服务器创建两个响应,其中第二个响应可能会被曲解为对其他请求的响应,而这一请求很可能是与服务器共享相同 TCP 连接的另一用户发出的。这种攻击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攻击者诱骗用户,让他们自己提交恶意请求;或在远程情况下,攻击者与用户共享同一个连接到服务器(如共享代理服务器)的 TCP 连接。最理想的情况是,攻击者通过这种方式使用户相信自己的应用程序已经遭受了黑客攻击,进而对应用程序的安全性失去信心。最糟糕的情况是,攻击者可能提供经特殊技术处理的内容,这些内容旨在模仿应用程序的执行方式,但会重定向用户的私人信息(如帐号和密码),将这些信息发送给攻击者。

缓存中毒:如果多用户 Web 缓存或者单用户浏览器缓存将恶意构建的响应缓存起来,该响应的破坏力会更大。如果响应缓存在共享的 Web 缓存(如在代理服务器中常见的缓存)中,那么使用该缓存的所有用户都会不断收到恶意内容,直到清除该缓存项为止。同样,如果响应缓存在单个用户的浏览器中,那么在清除该缓存项以前,该用户会不断收到恶意内容。然而,影响仅局限于本地浏览器的用户。

Cross-Site Scripting:一旦攻击者控制了应用程序传送的响应,就可以选择多种恶意内容并将其传播给用户。Cross-Site Scripting 是最常见的攻击形式,这种攻击在响应中包含了恶意的 JavaScript 或其他代码,并在用户的浏览器中执行。基于 XSS 的攻击手段花样百出,几乎是无穷无尽的,但通常它们都会包含传输给攻击者的私有数据(如 Cookie 或者其他会话信息)。在攻击者的控制下,指引受害者进入恶意的网络内容;或者利用易受攻击的站点,对用户的机器进行其他恶意操作。对于易受攻击的应用程序用户,最常见且最危险的攻击就是使用 JavaScript 将会话和身份验证信息返回给攻击者,而后攻击者就可以完全控制受害者的帐号了。

Page Hijacking:除了利用一个易受攻击的应用程序向用户传输恶意内容,还可以利用相同的根漏洞,将服务器生成的供用户使用的敏感内容重定向,转而供攻击者使用。攻击者通过提交一个会导致两个响应的请求,即服务器做出的预期响应和攻击者创建的响应,致使某个中间节点(如共享的代理服务器)误导服务器所生成的响应,将本来应传送给用户的响应错误地传给攻击者。因为攻击者创建的请求产生了两个响应,第一个被解析为针对攻击者请求做出的响应,第二个则被忽略。当用户通过同一 TCP 连接发出合法请求时,攻击者的请求已经在此处等候,并被解析为针对受害者这一请求的响应。这时,攻击者将第二个请求发送给服务器,代理服务器利用针对受害者(用户)的、由该服务器产生的这一请求对服务器做出响应,因此,针对受害者的这一响应中会包含所有头文件或正文中的敏感信息。

Cookie Manipulation:当与类似跨站请求伪造的攻击相结合时,攻击者就可以篡改、添加、甚至覆盖合法用户的 cookie。

Open Redirect:如果允许未验证的输入来控制重定向机制所使用的 URL,可能会有利于攻击者发动钓鱼攻击。
References
[1] A. Klein Divide and Conquer: HTTP Response Splitting, Web Cache Poisoning Attacks, and Related Topics
[2] D. Crab HTTP Response Splitting
desc.dataflow.vb.header_manipulation